弘扬孝道文化助推精准扶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精准扶贫中重要的文化导向。本文从孝道文化与孝道扶贫的关系入手,明确了弘扬孝道文化在精准扶贫中的必要性,并从文化宣传、村民自治和法治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弘扬孝道文化,助推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推进孝道文化与精准扶贫完美结合。
关键词:孝道文化 精准扶贫 措施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28-02
精准扶贫是当前全国各地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扶贫实践证明:不管是“输血”还是“造血”,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因地制宜的扶贫工作理念,找准穷根,才能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致富效果。精准扶贫的关键是摸准穷根,找准路子,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推进精准扶贫成果落地生根。因此,全国各地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围绕“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扶贫方针,创新扶贫工作途径,“孝道扶贫”是根据部分农村子女不愿自主承担赡养父母义务,创造性提出的农村精准扶贫策略。新时期,弘扬孝道文化,增强孝道文化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性是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是脱贫攻坚中解决农村老龄人口脱贫的有效方针。
1 孝道文化与孝道扶贫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主要是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长辈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长辈、关爱老人、赡养义务和养老送终等等。孝道文化往往与感恩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关于孝道扶贫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报纸、网络和基层文化宣传中心阵地文化宣传中。学术界的孝道扶贫理论相对较少,综合目前我国孝道文化扶贫具体策略,推动孝道扶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在基层孝道扶贫中,主要是针对贫困户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通过文化引导、村民自治与法律规范等方式,规范子女在赡养中的义务,促进子女更加自觉地融进父母赡养中来,从而实现精准扶贫长效发展的局面[1]。
将孝道文化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一方面将基层扶贫部门、村民自治组织、社会公益力量统筹到精准扶贫战略中,另一方面重点强调子女在赡养义务中的责任,重在发挥子女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动性,是文化扶贫的重要体现方式。
2 弘扬孝道文化助推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2.1 精准扶贫中老年贫困突出的特殊要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据统计,目前有70%以上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他们大多年事已高,丧失劳动力,子女虽多却无人尽孝,在精准扶贫人口中基数和比例相对较大。我国精准扶贫是以户为单位,子女和父母独立成户的现象在农村比较突出,直接形成了精准识别进程中农村老人贫困户增多。在精准扶贫战略实践中,很多子女潜移默化的将父母赡养义务转嫁到政府扶贫帮扶上。新时期弘扬孝道文化,将子女的赡养义务与扶贫相结合,助力精准脱贫是扶贫工作重要的发展方向。
2.2 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晶,自古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崇尚要求子女自觉地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孝敬父母是家庭和睦的前提,家庭和睦是社会安定的前提,社会安定是经济繁荣的前提,经济繁荣是国富民强的前提,将孝文化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重点强调子女的赡养主体义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文化的重要体现,对我国加快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强调社会层面的共同协作,是传统文化中和谐社會的社会文化诉求。通过孝文化的传承,能够有效的带动村规民俗的发展,形成尊老、敬老和养老的社会氛围,构建人们的精神家园,助推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地生根。
3 弘扬孝道文化助推精准扶贫的措施
3.1 重视德孝感化,奠定精准扶贫文化基础
孝为德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孝道视为生命的根本、道德的基础,孝是综合素养和道德文明的首要体现。弘扬孝道文化,重点在于重视不愿主动承担赡养义务子女的孝德感化,夯实精准扶贫的基础。本文建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立足基层文化宣传阵地,强化文化阵地宣传。充分利用贫困村的公示栏、文化宣传栏、宣传手册及新媒体等新型宣传方式传播孝道文化,推进孝道文化宣传常态化发展,让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孝道文化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觉悟。二是孝道文化“抓早抓小”,通过抓小实现抓大的目的。立足学校阵地,强化学校宣传教育,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将孝道文化融入各阶段学生的德育课中进行教学,引导家长自觉树立榜样,在生活中孝敬父母。三是探索建立养老敬老激励机制。一方面成立农村“孝道文化宣传委员会”,针对农村中拒绝赡养父母的行为重点整治,实现登门劝说、批评的方式,对于有失道德的行为进行劝导批评,对歧视、虐待老人的行为给予曝光、鞭达。另一方面做好村内典型人物宣传,树立正向形象。通过农村好儿媳、好村民、五好家庭等典型塑造,对生活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及家庭予以物质奖励并加大典型事迹宣传,引导村民们积极向善,形成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3.2 发挥村民自治,弘扬孝道责任
针对目前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老年人口基数大、脱贫难和返贫快的现状。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受到健康状况、劳动力状况和子女赡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弘扬孝道文化中,各行政村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文化宣传标准和责任体系,进一步细化文化宣传标准和村民自治体系,形成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规范子女在生活中的赡养义务。一方面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建档立卡的方式明确老人在生活中子女赡养情况。针对老人急需赡养但子女无力赡养的情形,按照精准扶贫思路,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帮助子女脱贫致富,提升子女赡养老人能力。针对有能力但拒绝赡养老人的子女,通过长期文化引导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方式树立女子正确的赡养观。另一方面,充分
发挥村民自治,将村民的行为统筹到精准扶贫中来,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老人赡养义务中来,并通过村民委员会的方式约定大家共同的赡养最低标准,做到农村村民自治的局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赡养义务监督和监管,确保村约、民俗能够在农村传承,最终形成持久的动力。
3.3 增强法治维权,确保孝道文化精准落实
法治是孝道文化底线的保障,将法治在弘扬孝道文化中体现重点就是惩恶扬善,依法维护老年人的根本权益,强调老年人的权利保障。增强法治维权,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成立农村贫困老年人法治维权服务队。以基层行政部门、司法中心、村民委员会为主要成员的维权服务队,针对农村老年人维权能力薄弱的情形,立足家庭矛盾调解、司法宣传、法治咨询为工作重点开展维权工作。二是强化老年人的法治宣传。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村老人的维权意识。三是针对农村赡养义务中行为恶劣的子女利用法律进行强制性教育,弘扬法律正气[2]。对通过走访、教育以及各方面协调后仍旧拒不赡养老人的子女,经老人同意后可帮助其申请法律援助走司法程序,一来可强制解决老人赡养费用问题,二来可对其他家庭起到警示作用。让子女深刻的认识到赡养义务是自己的本职,并且积极参与到父母的赡养中来。法治的本身不在于强制,重点在孝道文化理念宣传和传承,增强人们自觉性和自主性,形成正向的孝道文化激励,客观上推进我国精准扶贫措施的落实。
总的来讲,孝道文化在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之本,在文化的传承和经济发展中,必须统筹推进孝道文化常态化发展,推进我国全面奔康的目标实现。弘扬孝道文化,助推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扶贫的重要手段,各地在扶贫工作中应该结合自身实地经验,创新开展孝道文化宣传,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为切实打赢这场精准脱贫攻坚战凝神聚力。
参考文献:
[1] 张文宝.农村孝道扶贫:理论蕴涵、实现路径和深刻启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8(1):74-76.
[2] 冯振宇.砀山县孝道扶贫实践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8.
作者简介:陈瑛,女,贵州省黔西南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2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