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语言品析能力提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言品析是语文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师的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并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字斟句酌中把文本文字唤醒,达成上述任务?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两点看法:
语言品析能力提升策略一:品读经典,教会鉴赏
大量的经典阅读在课外进行,所以这里说的是语文教师对教材以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经典是经过时间的检验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它的意义具有永无止境的探究性,通过阅读、品析,可以探究作品对学科、人生、社会的引领意义、启迪意义和进步意义。经典的语言最耐品,也最有品析价值,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时,一定要纠正初中生走马观花只重情节的阅读M7,而要找出需要精读的章节、段落、句子、词语等,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深究其中的千滋百味。
例如《红楼梦》第三回关于“林黛玉进贾府”部分,只有对王照凤、林黛玉等的语言、动作细细品读,才能更好体会王的泼辣、圆滑、喜欢讨好奉承,林的知书达理、聪慧、谨慎、得体等,才能体会到贾府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才能明白作者看似随意描写背后的深意;
品读《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相关语言,感知作者酣畅淋漓描写之生动形象,更能对鲁提辖的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打抱不平、粗中有细拍手称快;品析语言大师老舍的作品,体会他幽默风趣、俗白精致、饱含温情、富含潜台词,浓郁北京风味的语言特色,在欣赏中看人生百态,知人情冷暖,看社会变迁;还有钱钟书、鲁迅、老舍、梁实秋幽默之比较,海明威简洁冷峻之美,泰戈尔清新优美之暖,梭罗语言之鲜嫩,龙应台于典雅明快中思考之深……
总之,语言的品析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品析语言是阅读的核心。教师要从经典阅读着手,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初步鉴赏方法,注重方式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品味语言的意蕴,体会语言表达的情感美、思想美、艺术美,达到悟形象、悟主旨、悟技巧、悟魅力,乐于读,精于品,熟于用,真正从阅读中提升感悟力,借经典之神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品味策略二:科学训练,总结规律
除了经典阅读,大量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本”,所以,提升语言品析能力,教材这个范本也要用好用透,不允许快餐式的“告诉”;语言品析能力最终也绕不开应试的检验,所以还要有一定量的有序的精讲精练。
在历年中考中,语言品析题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考查字词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文段品读能力,语言蕴含的感情,语言风格等。即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品味并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
2.无处不品析,无时不品析;
3.是阅读题目中的最基本的考点之一,是考生最基础最重要的得分点之一;
4.出题角度细腻,答题內容明确,要求具体。既容易得分又容易失分,因为太具体,是错是付,Ii渭分明,因此对考生答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从题型看,绝大多数的语言品析题都是“主观题”,都需要考生用书写答案的方式答题,这不仅对考生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指向提出了要求,也对考生的准确表达、简洁表达与清晰表达提出了要求。虽然“主观”,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答题。
基于此,语言品析训练应以科学规范、以一当十为原则,教师要“眼中有三宝”:课标、《说明与检测》、中考题,平时重视选题质量,训练时以中考题为主,可以把本省近五年中考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细细揣摩、逐题研究、对照辨析,总结大致规律,触类旁通,最终形成能力。
有教师这样总结记叙文语言品析题的答题方法:
1.修辞角度
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写出事物或人物……的特点(品质/精神),抒发了……的情感。
公式:修辞+分析+好处+事物或人物特点+感情;
2.词语运用角度:摘录句中关键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如果一个词,解释词语语境义,如果摘录多个词,分析词语特点及表达效果。
答题公式:词语+分析+事物或人物特点/心理+感情/品质;
3.人物描写角度
答题格式:运用……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哪些词语,生动形象刻画出人物……心理活动,表现出人物……品质、精神或情感;
公式:人物描写方法+词语+分析人物心理活动+人物形象特点或感情
注:如果是人物外貌描写,往往通过外貌描写交代人物家境、身份、人物特点或性格。
4.景物描写
答题格式:运用……感官,写出事物……的特点,渲染……气氛,衬托或烘托人物……形象特点,为下文的……作铺垫。
5.场面描写:运用场面描写,通过描写哪些场面(摘录描写人物活动的句子),表现出人物……形象特点或感情。
6.细节描写:运用细节描写,通过运用哪些词语写出什么细节,表现人物……形象特点或感情。
7.描写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手法、特殊句式等),表现出事物或人物……特点形象或感情。
8.品析句子含义
答题格式:表面意思+深层意义,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情感、主旨分析。
这种总结在学生入门、答题没有方向感、没有应试经验时有一定参考作用,但语文考试侧重于对语文综合素养的考察,中考的命题原则一般是:反钾题、反套路、指导教学、守正出新、不追难题、追求活题,所以,备考中,学生积累相关的答题术语和答题方法,是应试素养的体现;但是,绝不能让学生陷入套路的怪圈,造成学生不审题,直接套答案的肤浅之举,也就是说,在复习备考中,既不能“无套路”,更不能“唯套路”,惟有真正的语言品析,才能让生本对话走向深刻,也只有深入文本,读出自我,才是真正意义的阅读能力的提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5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