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语文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必须聚焦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挖掘教材资源,运用分层评价方式,创设有趣教学情境,渗透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C/03C-0080-02
  中职教育目标和任务是聚焦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劳动者大军中基本和中坚的力量。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学科中加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显得尤其重要。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参与和自由地表达;只有让学生处在和谐民主、包容平等的氛围,他们才能形成一种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
   针对中职生这样一个群体,笔者努力营造和谐温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尊重他们的个性、情感、爱好、兴趣,尊重他们为语文学习付出的劳动,并致力于教学更好地符合他们的意愿和能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合作而又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故乡的榕树》,笔者以一组吟咏故乡的诗篇开场,师生竞猜,把学生引入浓浓的乡情之中,营造出温馨甜蜜的情境;教学《荷塘月色》,以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荷塘月色》导入,师生同唱,配以清新自然的画面,营造出清幽淡雅、安谧柔和的情景。学生置身其中,个性不受限制,思维力得到最优发展,探求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人性的健全、人格的完善,使之全面健康发展。
  
   二、挖据潜在的教材资源,开展健康向上的心理教育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只有使其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挖掘教材潜在的心理教育资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课本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运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
   针对中职生高消费、盲目攀比的现象,在教学《项链》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马蒂尔德的昨天和今天?有的说,玛蒂尔德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付出十年艰辛一点都不值得;有的说,我们现实社会中人人都有虚荣心,马蒂尔德的行为可以理解;也有人说,马蒂尔德值得敬佩,她为了还债,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饱受痛苦的折磨,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她虽然为虚荣心付出了代价,但她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在学生们广泛交流后,笔者也透露了自己的理解:做人要实实在在,不要过分贪慕虚荣,不然害己也害人。而作者的用意,并不是批判玛蒂尔德,而是揭露当时法国社会资产阶级追求虚荣的丑陋现象。
   针对中职生自卑、经不住挫折的心理,教学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在品味文章主旨中,劝告学生: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挫折在所难免,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悲哀,要学会等待,学会镇静,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信美好的一切定会到来。
  
   三、采取分层的评价方式,促进自尊自信的心理形成
  
   皮格马立翁效应说明:自信是成功的阶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愉快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笔者根据基础、能力、成绩的不同,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二是基础一般,接受能力中,学习较自觉,成绩中等的学生;三是基础较差,接受能力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在教学中,我将一篇课文的讲解内容也划定不同的等级,生字词的注音解释、文本的诵读为初级,文段内容的归纳、关键语句的理解为中级,文章写作主旨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为高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等级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现在语文课堂上再也不是“死水一潭”,学生们已经开始“动”起来了。在活动环节积极参与,在分享环节乐于分享。实践证明,只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学情,激发他们的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就能学得有劲,学得有味,学得自信。
  
   四、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获得真情实感的心理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所能奏效的。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从中职生个性特点、智力结构、认知水平、社会交往等方面组织开展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青春诗会”主题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订“青春诗会”的方案,选择诗会朗诵作品,确定朗诵者以及朗诵的背景音乐等。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而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青春、青年,认识到青年的责任,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开展“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活动前,让学生走进企业,收集和了解本地区主要产业、重点行业、职业发展信息,收集和了解求职心理准备、面试礼仪、应答技巧、个人简历撰写等;活动中,设置模擬情景,学生自愿组合工作小组(招聘组、求职应聘组)开展模拟应聘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增强了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了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材,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责任编辑:章跃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75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