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变“提问”为“质疑”变“讲解”为“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从阅读要求、阅读目标、阅读方法和阅读组织形式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多问、多思、多读、多悟的能力,让学生乐于阅读,展现创造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只是一味地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囫囵吞枣、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新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实行自主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体验语境,真正做到多问、多思、多悟、多读,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自悟阅读、自得阅读”。
  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如能从“学生质疑”开始,将有利于激发和形成学生对课文解读的内部诱因,从而深层地影响学生语文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阅读能力。正如李政道博士所言,“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问,而不是只学会答。”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由“老师提问”向“学生质疑”转变,要注意从基础入手,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一)在预习中读出问题
  如在预习课文《奶奶的白发》时,学生质疑:奶奶的白发是什么样的?奶奶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吗?这都反映了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质疑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愿望,了解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使文本的呼吁变成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从课题中读出问题
  抓住内涵丰富的“题眼”,从解题入手,探索课文思路的来龙去脉。如在《五彩池》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让学生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一学生说:“五彩池可以游泳吗?”这个看似不太靠谱的问题,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的好奇。老师便和学生说“看一个水域能不能有用,要看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水域大小,二是水域深浅,三是水质质量,四是水底安全。我们不妨从四个方面细读课文找出答案来,然后自己解决能不能游泳的问题。”学生兴致很高地投入了自读课文,一会儿便进入了课堂讨论交流,并结合课文的解读分析得出了唯一的结论。如此,通过质疑构建了一个研究的平台,让学生围绕问题去精读品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理解中读出问题
  如在《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之情,我以“力大无穷”为切入口,引领学生提出问题:1.“力大无穷”是什么意思?2.什么时候“我”觉得母亲是“力大无穷”的?3.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一边搜集文本信息,一边唤起自己的经验积淀。答案趋于完整、丰满,而母亲的坚韧无畏,母爱的伟大无私在学生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
  二、变“教师讲解”为“学生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篇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必须依靠反复吟诵达到自读自悟。因此,阅读方法应由“教师讲解”向“学生感悟”转变。
  (一)读中自悟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中自有情,读中自能悟。”教师讲得再好也只是自己的感受,代替不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进而循序渐进地渗透理解文本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点拨。如教学课文《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鵝破冰这一段。为了让学生体会老天鹅的英勇顽强,老师作了如下设计:1.边读边想象老天鹅奋力破冰的感人情节,自己演一演。2.圈划出使你感动的词句,细细地品味。学生低声吟咏、潜心表演、圈点批注……在这平静的气氛中,学生思维涌动,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读中传情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是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情景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融于其中。例如,教学《咏华山》时,学生读到“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插图,把自己与大山联系起来展开联想,感受到爬山的艰难与孩子的坚强。进而让学生再读读,体会华山的雄伟以及寇准登山后惬意的心情,即读中传情。读文悟情的过程始终以学生的自主读书、自我感悟贯穿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读中体验
  朱熹说:“读书,须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体验”,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因为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地认识事物并获得切己感受时,才能以自我的真实面目参与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如教一些意蕴丰富的古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验,通过所读的文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境,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因此,“切己体验”时要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的状态中独立地观察、比较、联想、归纳,从而进一步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发展学生的体验能力,这才是体现主体意识的“自主阅读”。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实现自我建构。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从而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课文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高科园中心小学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