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在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评选的功能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我院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校1420名大专学生调查问卷发现,通过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育人,学生的责任感普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激发了积极进取的动力。但是仍有部分学生还存在进取心不足,诚信意识淡薄的问题。为此,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教育,营造感恩、赶超、诚信的文化氛围等方式继续挖掘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功能。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功能
国家助学金体现国家对家庭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保障贫困学生能接受高等教育,顺利的完成学业。自2007年,施行国家助学金政策以来,国家助学金政策不断调整。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上调,受助学生人数也不断扩大的现状使得受助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新政策带来优惠的同时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这也给我们思政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本文在分析我院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和路径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調查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三个专业的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和非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资助工作的作用。本研究面向我院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50份,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1070份,对回收的学生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的责任感普遍提高。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普遍得到提升,比如在社会功德方面99%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会选择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主动去关灯或者水龙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了国家与社会的资助,也应该主动去承担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99.6%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表示愿意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帮扶其他的贫困学生。69.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参加过义务实践活动。还有31.9%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示愿意参加也很期待参加。
(二)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激发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在“除了物质扶持,还可以在哪一些方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问题上,37.3%的学生选择拓展兼职渠道,受助且自助。95.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选择勤工俭学,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71.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学历层次有更进一步的欲望。59.1%选择专升本,12.0%选择会继续努力读研。
(三)仍有部分学生还存在进取心不足,诚信意识淡薄的问题。在此次调查中,64.5%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为在校期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只有5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完整的规划。但是当家庭条件好转之后仍然有10%的学生选择不会主动让出资助名额。在班级学生成绩的排名调查中发现只有18.3%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排在前10名。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试做过弊。
三、启示与建议
虽然国家助学金的扶贫、扶智、育人在引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成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从此次的调查发现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有待挖掘和发挥。
(一)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教育。在国家助学金评选之前,辅导员、班主任通过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谈心谈话、周围同学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以思想引导,正确面对经济困难,激发学生的正能力量。在与学生的不断沟通中敏锐的捕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具有的积极资源,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将信念教育融入国家助学金的评选工作中。坚定的信念对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寒门学子。在调查中发现不论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是非困难学生都坚信社会主义信仰。93.3%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认为通过诚信教育、受助学生先进典型宣传更能激发自己的发展动力。更能感受到坚定的理想信念,对自己成长的帮助,只要自己够努力就一定能书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营造感恩、赶超、诚信的文化氛围。营造感恩、赶超、诚信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感恩、赶超的意义,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如果在国家助学金的评选中发现有弄虚作假或者故意夸大其词的学生,不仅要严厉批评教育,还要有一定惩戒措施比如通报、处分等,计入学生的诚信档案。让诚信成为每一位学生的道德底线,培养学生“真、善、美”健全的人格品质。
国家助学金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大略方针,也关系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所以高职院在国家助学金的评选中,要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将思想教育与国家助学金的评选紧密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
[2]夏晓青,徐秋生.论苏派教育的德育内涵与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Vol.22 No.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7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