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数学课堂上巧用“布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布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造成学生知识上的“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巧用教学;兴趣;布白
  办公室里,我们常会听到老师会有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明明讲得详细,昨天课堂上的练习,学生都完成得还不错,今天却有不少同学做错了,学生的遗忘速度太快了吧。”“学生也太不灵活了吧,问题只是稍微改变一下提问形式,他们就不懂得解答。”……面对这样的问题,为师的我们都会习惯性地把问题归于学生身上。其实这样的现象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嘹亮,但在教学实践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仍司空见惯。教师要讲的内容太多了,总想在40分钟的时间塞进80分钟的内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停地讲,不停地问。问题一提出,容不得学生细细思考,马上指名回答。回答不上来,没有期待,没有鼓励,对不起了,你请坐下,叫另外一个同学回答,一连叫了三个回答不到点子上,教师干脆自报答案。这样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没有学生的探讨交流的课堂,学生少了“内化”“感知”和“领悟”的过程,只能停留于或满足于“懂了,明白了,理解了”的层面。学生对知识浅尝辄止,遗忘率较高。因此,课堂上教师应适机地“布白”,让学生在教师“无声”的自主学习中,创造出比“有声”更佳的效果。那么教师该怎样来设置课堂的“布白”呢?
  一、巧用质疑“布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就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前的心理上的“空白”,教师通过“布白”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巧用教学内容的“布白”,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学内容的“布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造成学生知识上的“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索。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用重叠法、数格子法等方法进行比较,随后教师出示这样一组图:
  
  师问学生:“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学生回答不相等,教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方格大小不一样。师说:“所以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比较,这个统一的标准叫什么,你们知道吗?”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解决新问题,产生知识上的空白。他们急切需要新的知识来化解这疑团,从心底里发出“我要学!”可见情境过后问题的呈现带给学生无穷的挑战。
  三、巧用教学评价前的“布白”,提高探究兴趣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有了机会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难,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有差异性,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教师对于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预设性大大减弱,大大增加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教师要适时适地评价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学生在计算这样一题:求立方体(图3)的表面积。
  學生列出(5×5+5×10+10×5)×2、5×10×4+5×2 等,教师都给予积极肯定,正当他“鸣金收兵”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5×10。”当时,执教教师说:“你把题目弄错了,求
  了长方体的体积。”而那位学生大声争辩:“我没弄错!”教师说:“你能把想法和大家说说吗?”“行!”他拿了一个如上图的长方体学具,边指边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是5×10,可以看成是2个5×5,4个侧面就是8个5×5,上下两个底面是2个5×5,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10个5×5,就是5×5×10。”
  “哦,原来他是将侧面转化成底面积,他的列式有新意!”教师说后鼓起掌来,教室里也掌声如雷。后来,又有学生把底面积转化成侧面积计算:5×10×5。
  学生有着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教师如果当时顽固地把学生的答案否定后拒绝学生回答,没有说这样的话“你能把想法和大家说说吗?”“哦,原来他是将侧面转化成底面积,他的列式有新意!”等这些激励性的,引导理解式的评价,学生就失去了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或许从那一瞬间起,学生以后就不想、不敢、也不会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可见,发展性评价需要教师“蹲下身来”,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数学,接纳学生不同意见。理念的落实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留给学生一方自我阐述的天地。
  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让你有许多的惊喜?数学课堂中的“布白”,为学生搭建了创新的舞台,为学生和谐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广阔的天地?有了这种“布白”,那么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就会有如灰姑娘找到水晶鞋般顿时得到升华,这样的课堂有如春天般拥有勃勃生机,充满希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卢海丽.数学教学莫让生活冲淡数学味[J].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09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8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