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是学习一切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们汲取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阅读的地位日益突出,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成了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引擎。问题的解决程度同样决定学生思维的深度,而数学阅读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情境+问题。情境材料(或活动)的内容与问题信息量在设置上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形象生动,形式新颖,具有探究性、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问题意识与探究动机。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数学文化、中外名题、例题与习题、高考与竞赛题、自然与人文科学以及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中选取素材,同时要根据学情把握适当难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富有层次性、启发性。进行数学阅读时,鼓励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间质疑,逐步养成爱问、好问、会问、乐问的好习惯。只有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阅读,学生才会由机械阅读转变为有意义阅读。
  二、引导阅读示范,构建阅读导纲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有自己的语言,在阅读中对不同素材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数学教师本身应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方法,适时通过数学课堂(或课外)引导学生阅读以提升阅读能力。教师精选好阅读材料或题目,言传身教,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的方法以作示范,引导学生将范读、导读与自读进行整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基本概念课、公式定理课、习题巩固课以及复习总结课都应给予相应的阅读指导或问题引导。在阅读试题或练习时,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数学术语、每一个逻辑关系,弄清楚三种语言转换,分散难点,分段阅读。有针对性、简约的导纲是课堂数学阅读的重要前提,它具有导读、导思、导行、导练等功能,可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阅读,能够使阅读更有效。以人教A版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内容,其导纲如下。
  导纲的构建框架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薄弱时,以教师提供为主。当学生具备一定阅读基础后逐步放手,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需要自拟导纲,自主提高阅读能力。
  三、克服浮躁心态,用好阅读材料
  数学阅读材料特别是应用问题背景一般比较复杂,不可能一下子读懂。静下心,沉住气,坚定信心,逐字逐句地阅读,学生是能够读懂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渗透在平常学习的点点滴滴中,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渐提高。人教A版必修1-5教科书中有40篇阅读材料,主要包括数学史、知识拓展、实际应用、数学建模、探究实验等类型, 篇幅短小精炼,内容新颖,阅读性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它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材,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兴趣,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四、增设课外读物,创造阅读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教科书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及其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及时向学生推荐、介绍、补充一些贴近实际的课外数学科普读物、报刊、数学史料,甚至网络上有关数学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果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对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等建立清晰的表象,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更为深刻地认识与理解数学知识,消除对学数学的畏惧心理,从内心深处亲近数学。同时营造宽松愉悦、融洽上进的学习氛围,多留时间给学生阅读,积极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比如举办阅读比赛、数学阅读沙龙、数学阅读方法讲座等。创设良好的数学阅读环境和活动,使学生喜欢上数学阅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阔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五、加强语言转换,培养逻辑思维
  数学阅读离不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的灵活转换。阅读过程往往是“读-悟-写”螺旋上升结合式的构建过程。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公式、符号以及性质定理,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和抽象出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在阅读文字语言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图形语言,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加以理解。数学阅读是对三种语言“悟化”的过程即对知识进行消化、分析、抽象和迁移的过程,也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数学在本质上属于严格的形式演绎体系,数学知识内容是形式化运动的产物。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元认知理论,通过对数学材料进行部分与整体的交替感知去构建、领悟、监控认知过程,能使学生逐步由能读、读懂到会读、读透,最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六、重视研读反思,构建数学模型
  众所周知,适量的练习是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试题(如高考、自主招生、竞赛等)与教科书例题的思辨解剖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有助于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反馈交流,能感知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函数模型案例分析,逐步系统地掌握概率分布模型以及统计思想方法,同时可尝试利用波利亚《怎样解题》中的解题表构建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建模活动,熟悉其基本过程: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测结果(如不符合实际,则进一步优化模型)、得出结论。尝试让学生设计数学探究活动,掌握具体流程: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想合理数学结论、提出解决方案、自主探究与合作论证数学结论。在反思中阅读,在阅读中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 YQJK02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广州市严运华名教师工作室成员。
  责任编辑 罗 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1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