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7年9月,苏州市一年级开设科学课。经历了16年的这次课程回归,带来了很多真空地带:一年级学生已了解、掌握了哪些科学知识,能力养成的程度,能持续卷入时间有多久……笔者带领工作室成员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法三方面来论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策略。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同年9月,苏州市一年级开设科学课。这是科学课16年后的一次回归。因为原来的自然课就是从一年级开始的,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科学课才从三年级开始了。16年的时间内,低年级的科学内容虽然有一些融入品德与生活教材中,但低年级的科学教学教研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一年级学生已了解、掌握了哪些科学知识,能力养成的程度,能持续卷入时间有多久……所以,作为科学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去研究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原认知、去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探明教学的起点,有的放矢
  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在哪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研究学生。在教学实施中,教育者必须
  明确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概念发展和科学实践的整体进程,以及所应达到的相互关联的成就水平,即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某一核心概念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逐渐复杂的思维路径” [1]。为此,笔者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低年级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作为省“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的第一子课题开展日常研究工作。为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能力初始水平,我们在学期初制定了调查问卷,选取区内一所省级实小、一所市级实小、两所中心完小有的11个班级,比较客观、全面分析学生的学情。
  从获得的数据分析,学生对于一些科学概念已有所的了解。一年级的学生绝非一张白纸,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已有一定的了解。虽然这些了解可能是零碎的、片面的,但作为科学老师一定要认清这一现状,从学生的原认知的基础上开始教学。但从数据上也反映出,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种植过植物或饲养过小动物,学生在生活中科学的体验活动较少。从中也说明,一年级学生的科学能力还有待加强;他们前概念中科学知识大部分不是通过探索、实践获得的。同时,一年级学生画画的能力还薄弱。一年级上学期大量的画画形式的科学记录是值得商榷、有待调整的。从数据上也看出,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对于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都有非常高的热情。这也是低年级学生的普遍特性,作为教师要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的这份热情,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探索热情能持续。
  二、厘清教学的目标,精准培育
  我们要带领孩子们去哪儿?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孩子?这是一个教学目标的问题,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5月18日,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期间,教科版《科学》教材副主编喻伯军老师对低年级的教学有如下阐述:“我认为低年级的科学教学,重点应该落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上,逐步培养探究的能力,逐步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而不要把科学知识的讲解和背诵作为低年级科学教学的重点 [2]。”笔者认为喻老师的这段话真真切切为低年级的科学教学指明了方向。科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所以他们才会去探索、研究科学问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观察方法,比如:看、闻、听、摸等;应该学会简单的科学表达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基于观察的物体或自然现象,所见即所得地发表自己的观察发现。这个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一定量的引导与练习,学生是能够掌握简单的科学表达的。至于,画图的科学记录能力,笔者认为应该要淡化。因为从问卷调查的反馈数据及一年级科学的教学实践可知,一年级学生中很多都学习过画画,但画图式的科学记录不同于写生画、漫画,学生绝大部分还没有将所见的事物画下来的能力。教师可以找典型课例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但要减少画图式科学记录的次数。
  三、找准教学的方法,适恰教学
  1.趣味优先。低年级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很多时候由于年龄的特点,坐不定,不能长时间保持学习注意力。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专心学习,首先要在“趣”字上在做文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的趣味性尤为重要。低年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教师要语言风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强的情感因素,往往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作为低年级的科学老师必须自己的教学语言上花功夫。既要儿童化,又要有趣味性。要有夸张的语言和表情,要让学生听着你讲话,觉得这位老师好好玩。②教学设计要有趣。当然,教师语言的风趣还只是第一层次的,更高层次是教学的设计要有趣。在日常的教学导入时,多引入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科学活动时,可以穿插闯关游戏等设计,要让一个个呆板的科学概念变为一个个有趣的科学活动,要让学生觉得科学课很好玩,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
  2.学会放手。低年级的科学教师要懂得“放手”,要允许学生犯错、有目的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容错是为了更好地纠错,今后不错。比如在《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一课中,很多老师都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测量的方法,然后纠错、统一“首尾相连”测量的方法。然而,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不得而知或理解不深。以后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迁移。所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低年级教师更应转变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发现真实问题,遇挫纠错的能力。本课可以放手让学生用橡皮第一次尝试测量课桌的高度,汇报各小组测量的数据,充分暴露学生测量时的问题。真实的情境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寻找数据差异的原因。这时,教师可以请数据相差最大的两个组上台演示,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寻找原因。全体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深刻体会到“首尾相连”测量方法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测量活动,不用教师提醒,学生们会主动地用手、用笔给首尾做标记。所以,笔者认为学生在科学活动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似学习活动很流畅,而学生一直犯类似的错误——学生的能力无增长。
  3.适恰引导。低年级的科学教师要做好“引”的工作,搭建适合的支架,强化学生的体验。通过阶梯式或障碍式的方法,帮助学生体验到知识背后的意义、价值,具化科学概念的过程建构。①阶梯式引导。这种引导方法,教师们平时使用得比较多。通过教师一层层进阶式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理解科学概念等。比如上文所提的《用不同的物体来測量》中,不论是第一种设计,还是改进后的设计,教师所用方法的都是阶梯式引导。②障碍式引导,又称挖坑式引导。人总在摔过跤、碰过壁的地方,印象最为深刻。学生的学习同样如此。笔者认为,一帆风顺的学习,看似美妙,实则不能给予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触动。所以,教师适时、适恰地创造些学习障碍,让学生掉入“障碍坑”中,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背后的意义与价值。比如说《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常规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猜测三个形状、大小不同瓶子里的水谁多谁少?从“具体多多少”这一问题直接引出用量筒来测量。虽然活动过程中,学生对于需要测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为什么要用量筒测量,而不能用直尺测量,学生没有厘清。为了让学生了解量筒发明的科学史,笔者将本课的重点调整为让学生体验量筒发明的过程。将教材中的三个形状、大小不同瓶子改为两个,从“具体多多少”这一问题直接引出用量筒来测量修改为随机给学生两种不同单位长度的刻度尺,让学生直接进行测量。通过汇报各组数据发现,一样水量的水测量所得的数据相差很大,数据不科学、无法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学生猜测是测量方法错了、水搞混了,最后发现其中的小秘密刻度尺的单位长度不统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统一单位长度成了学生共同的呼声——量筒这一新工具就应运而生了。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能理解。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这是一个通用的教学法则。当教师要让学生加深理解某一科学概念、科学史时,设置障碍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方式。它能让学生困在其中,乐在其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低年级课堂教学,必须探明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厘清教学的目标、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熟悉这些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针对性、创造性地加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校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2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