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学研相结合背景下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结合当代“产学研”相结合大背景,分析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相应的对策及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探究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着重点,揭示了“产学研”一体化对科研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为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复合型人才;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0-0080-02
产学研相结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相较于之前高校课堂大多只重视课本及理论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实践与研究教育的承接,“产学研”相结合理念的提出给现代的高校课堂提出了创新性的更有意义的发展和培养模式,有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使高校的研究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走产学研结合是各创新主体的内在需求,企业可以通过高校及科研机构寻求到更多对口的专业人才,实现资源共享和人才合作;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学生到企业锻炼实习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与理论知识结合应用。这就要求高校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力求实现大学生的复合型培养[1]。
“复合型人才”是指同时通晓或进修多个专业或学科,并且可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相互融会贯通,形成有自我认知的系统的整体,并且在实践中可以灵活发挥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人。培养具有知识面广、能够将两个或多个学科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当代高校依旧存在的几个问题如下。
一、高校现状
1.封闭办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重基础理论轻应用研究”依然在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使得教学、科研很多时候与社会和市场需求脱节。很多高校依旧习惯于闭门造车,进行封闭式教学,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仅限于课本及教材,无法与实际相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2]。
2.思想意识匮乏。当代大学生很多并不知晓“产学研”的含义,简单地认为自己只要像高中时代一样,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考试出高分就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其实不然,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是全面发展人才,大学校园更是一个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全面发展的舞台,因此,素质教育和自主创新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使大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以及“产学研”相结合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形成自主锻炼意识,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养成。
3.授课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所谓课堂教学的深度,是指知识点纵向上的探索;课堂教学的广度,是指课堂教学横向的容量和范围。现今很多高校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只讲教材内容,不求所讲授内容的深度理解,并且对教材之外的相关有用内容也不做过多延伸,这就导致学生的理解只浮于所学知识点表面,并不能深层理解和掌握;同时所学范围有限且狭窄,不能灵活地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灵活承接。
4.毕业设计质量欠佳,重视度欠缺。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重要环节,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3]。诸多大学生及指导教师在思想上还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毕业设计存在的真正意义,认为它只是大学本科生完成本科毕业过程中的一个例行阶段、一个过场,因此并没有给予很高的重视和很多的精力。这就导致毕业设计的存在并没有实现最初的目的,也没有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多更灵活实际的锻炼。
5.课程体系单一。由于科技飞速发展和知识总量的高速增长,使得课程日益综合化,学科表现出高度综合的特点。仅通过某种狭隘的专业知识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体系单一,教材内容陈旧过时,因此,出现了高校毕业生毕业就大量失业以及不少社会需求专业无合适对口人才的现象,这些都是高校课程体系单一僵化的表现。
二、相应建议
对应上述问题,课程改革中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开放型自主创新。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是善于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以及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形成新的开放创新模式,其中开放、合作、联动是关键,并要形成与之匹配的合作机制、科研机制、人才机制、教育机制和文化意识,做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并以此推动学术和科研创新。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互补资源,共享所需的资源,转让自身的闲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浪费,使科研与产业创新的投入和配置更合理。
2.强化大学生思想意识。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培养,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构建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综合能力俱全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也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等,培养其自主创新、服务社会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自主完善、自我提高和充电的意识。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与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围绕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增强学生实践活动热情,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相融合。
3.挖掘授课深度,拓宽授课广度。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思想逐渐成为教学思想发展的主流,课堂教学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课程内容的研究可以是多层次多视角的,有广度的课充实、知识点宽泛。深度则是指纵向上的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有基础知识的铺垫,有新知识的探索,也有用所学解决实例问题的延伸。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也是适度平衡的。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增加关于学科前沿的引领、技术现状的分析、技术科学实验的操作、与本专业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等内容,注重文、理、工的相互交叉和渗透;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发展应用型和边缘、交叉性专业,这样才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重视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这是毕业设计存在的初衷,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导向。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3]。也可建立由企业、科研机构的高級管理人员和高级研究人员参与指导的联合导师制,并且高校要致力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5.建立教学反思制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神圣的“育人”之旅。美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太阳底下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教师身份的重要其根本在于教师所担负的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因此教学反思制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是教学研究深入发展的保证。
6.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处于教学体系的中心地位,是高校能否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课程体系上的综合渗透,开设跨学科课程和综合学科课程,是大势所趋。
三、结语
产学研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应在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师资、设备和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探索教育、科技和生产的最佳结合点,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企业生产第一线,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切实加强科学研究并狠抓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速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努力为经济建设作出更多、更直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十二五”期间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科技与教育,2012,(2).
[2]谢开勇.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1):119-122.
[3]王冠凌,杨俊.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