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中语文课程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不仅地大物博,而且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虽然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但由于外国文化近年来迅速在网络上传播,高中生的三观和传统文化素养受到了影响。如何将传统文化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是目前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语文教学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借助语文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从对历史文化懵懂厌弃,转变为热爱甚至是痴迷。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素质
  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困难重重,脱离了参考书和工具书,无法进行独立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加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辅助,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词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精髓。
  首先,教师不能单纯地将讲解基础知识做为教学的唯一内容,虽然教材中的课文多是节选部分,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补充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让课文内容更加丰富饱满,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深切感受历史文化带来的震撼。
  其次,语文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外,还要不断进行自我素质的提升,使教学内容多元化,在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脱离参考资料,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在智慧。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标记出廉颇在知道自己有错后主动负荆请罪的品质,以及蔺相如不计前嫌、顾全大局的胸怀的句子外,还可以邀请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通过情境创设详细分析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及故事背景,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通过表演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丰富课外生活,与教材多面结合
  探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内容外,还可以参加实践活动。古诗词虽然篇幅较短,但是想要让学生顺畅地理解其内涵,并且背诵下来,并不容易。古诗词蕴含的不僅有道德伦理,还有民俗文化,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触碰到古人的三观,而且能够感受到文人墨客的高尚品格。如学校或者班组定期举办该文化有关活动,小到古诗词朗诵,大到参观文化展览甚至表演,活动结束后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能够结合课本,让学生增加对于该文化的认知及学习。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是展现该文化的途径之一。所以,想要体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不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发现词句中作者的思想,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其内涵。
   三、活跃课堂气氛,感受文化气息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教师不再单纯依靠板书和教材,多媒体对语文教学有巨大帮助。虽然基础知识的积累有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但有个愉快的课堂氛围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虽然教材多选用经典文章,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办法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含义进行扩展和延伸,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无法理解透彻,也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的意境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且对理解传统文化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影视剧《红楼梦》片段,让学生通过影视演员塑造的人物了解“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挂眉梢”的王熙凤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了影视剧人物的对比,学生体会到清代章回体小说的美学和文化,再延伸到当代的“红学”研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经典传说,深化课堂教学
  虽然新课改一直提倡以学生为本,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但是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上,教师一味地对文言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忽略了文言文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除了死记硬背以外,根本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兴趣。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几乎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典故或传说。由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篇幅限制,文言文多节选自名著的经典部分,学生没有太多时间查阅大量的国学名著,只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节选文章进行知识的扩展,使学生在缺失对原著的阅读下,能够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例如,在学《离骚》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投了汨罗江的屈原为铺垫讲述端午节的由来,然后再对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其他节日的来历进行搜集,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而且能够起到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语文和传统文化一样有一层神秘色彩。想要在语文教学中融会贯通传统文化,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还要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与教师的默契配合下,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7372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8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