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挖掘小学语文课文兴趣点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必定高涨。本文通过挖掘小学语文课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挖掘,小学语文,兴趣,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196-02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比起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既然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只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很浓厚。那么,如何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呢?下面我就谈谈找到小学语文课文兴趣点的五个途径。
   一、沿着“吃”径找口味
   有句话说:民以食为先。大人如此,孩子也一样的。再说,学生早上上四节课,肚子早就饿了,一提起吃,他们准会兴趣盎然。所以,我们从“吃”的口味这个途径去找学生的兴趣点,一定会让学生垂涎三尺,听得津津有味。翻看小学语文课文,你会发现有很多文章都有写到吃的。请看!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里写到的杨梅:你摘下一个放进嘴巴里,然后轻轻地咬开它,那新鲜红嫩的果肉随即可见。看!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1]“触碰”学生的味蕾,让学生在课堂上垂涎三尺,如此的味觉刺激,学生哪有不感兴趣的呢?再看!《北京的春节》里写到的腊八蒜:腊八蒜就是把蒜瓣放进醋里,蒜被醋泡得色如翡翠,醋呢,这时也有了些辣味。如此色味双全的腊八蒜怎能不让人多吃上几个呢?杂拌儿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2]。这些都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读到这,学生此时肯定“胃口大增”。是的,“触碰”学生的味蕾,就可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二、踏着“玩”路寻玩味
   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玩,他们从玩中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如果我们迎合孩子天性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上找到适合学生玩的内容,我想:必定会增添孩子课堂学习的乐趣,在充满玩乐的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是学生之好求也!那么课文中有哪些玩味?寻找之后,我发现以下的玩味:高鼎写的《村居》一诗中有这么一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看!那群在草地上放风筝的孩子多么的快乐呀!当同学们大声朗读这句诗的时候,那群放风筝的孩子似乎就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正看着他们高兴地跑着笑着。此刻,同学们跟他们一起玩的热情怎能按耐得了?这一刻,老师抓住这机会,让学生一起玩一玩,边读边玩,其乐融融的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乐趣无穷……袁枚写的《所见》有一句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4]。诗中写到的这些孩儿事都可以让学生模仿着玩起来;乐起来。像这样的诗歌、文段,在小学课文里还有很多。只要老师用心留意,取其精华,合理利用,寓教于乐,孩子的课堂必定绽放光彩。无疑,找到这些玩味,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致盎然地玩起来,玩中学,学中玩,相得益彰,其乐无穷。如此的语文课,学生哪有不爱之理?诚然,让学生玩起来,就是找到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点。
   三、攀着“险”途探险味
   一个人的成长,性格会发生变化的。小学阶段的孩子性格表现较为好奇,此学段的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很好奇,在好奇的驱使下多了几分冒险的野心。根据学生这点心理、性格特点,我们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地去发现一些惊险的内容或者拓展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惊险内容,扣紧学生心弦,牵动学生每一根活跃的神经,让学生在惊心动魄的体验中学习,学生必成了老师思想的俘虏,被老师带进险境而屏住呼吸紧跟老师漫游在文字的海洋中……如此,还会有学生走神吗?答案是明确的。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教《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找到与学生探险的内容有:①鲁滨孙乘船到南美洲途中不幸遇上了大风,船被风吹翻了,同伴们都淹死在海里,只有他万幸被大浪冲到了海岛岸边。②鲁滨孙看到野人留下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5]找到了以上这些探险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相互探讨交流以下两个问题:①文中说到他有一次去南美洲的途中遇到了大风,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场大风的威力和摧毁的种种场面。②当鲁滨孙看到野人留下满地的人骨时,他是怎样的恐惧?请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说说,并想象那些野人残忍野蛮的食人宴会。好奇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天性,我们抓住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孩子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他们一定会如饥似渴地去探讨的。而且还会经常出乎意料,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有句话不是说了吗?人小鬼大,小脑袋大天才!攀着“险”途探险味,学生个个心甘情愿,勇往直前!课堂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四、赏着“美”道尝美味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有审美的能力,也懂得欣赏美;享受美;希望拥有美。讲授课文的时候,找到能让学生欣赏美的地方,学生是会驻足痴望,满心欢喜的。用优美的文字吸引学生,通过朗读,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感受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事。更能唤醒学生对美的共鸣,借此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同时学会了审美;懂得了欣赏美,做一个爱美的好学生。请随我走进人教版语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里的一些内容,我一直记得很清楚:森林向人们献出酸甜可口的山葡萄,鲜嫩的木耳和蘑菇,又香又脆的榛子,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草地上盛开着各色各样的野花,白的、红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6]每逢读到这样优美的句子,我总会让学生驻足欣赏,指导学生放声朗读,用美的声音把美的感觉读出来,这能不让人怡悦吗?在小学的课文里,写美景的课文还有很多。这些句子美不胜收,让学生百读不厌,心花怒放!赏着如此优美的句子,学生哪有不乐之理?
   五、品着“情”路觅情味
   以情动人,晓之于理。学生是没有理由拒绝接受的。小学生的心灵都是纯洁的,他们身上有着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在小学课文里,很多课文情感丰富,很具有感染力。只要老师稍作渲染和引导,学生就能入情入境,并产生情感交流,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悲或惧,或爱或恶。最让我震撼于心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文中那了不起的父亲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我向他致敬!文中有这么一句感人肺腑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为何在文中反复出现?作者的目的何在?有什么作用?我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细细地品味这位信守承诺的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父爱。因为有了朗读感受的情感基础,当学生读到“他双眼布满了血丝,满脸都是灰尘,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了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底下传出了孩子的声音:“是您吗?爸爸。”“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您吗?”“是我,我的儿子!”[7]。此时,学生已经被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深深地感动了,甚至有的学生热泪盈眶,伟大的父爱这份情感随作者和学生交融在一起,产生了震撼性的共鸣。情到深处自然浓,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浓厚的时候,是老师最佳的教育时机了。这时,我顺势而讲:没有什么比爱了不起和珍贵了。这对父子,我们由衷敬佩,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坚强。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克服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困难。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爱和坚强的人!此刻的课堂洋溢着爱的芬芳,此刻学生的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不久的将来,这一颗颗种子必定生根发芽长大,有朝一日便用博大的爱回报身边的人和社会。为师的我所愿所欣慰也!
   就这样,在教学中,我用尽一切可用的方法让学生赏语言,悟人情,明事理。让学生课课开心学,堂堂有收获。
   以上是我长期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的语文课文兴趣点的几个途径。当然,语文课文的兴趣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进一步去发现和钻研,以便于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韩绍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41-142.
  [2]韩绍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4.
  [3]韩绍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2.
  [4]韓绍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59.
  [5]韩绍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79-81.
  [6]韩绍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91-92.
  [7]韩绍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9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