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应用真问题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几年来,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成为各校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研究的真问题,这些真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探究和思考,因此成了课题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应用;真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3-0051-02
  近几年来,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各校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我校对此也进行了許多深入的研究,其中,省级重点课题“微课库建设及应用研究”立项以来,收获了不少成果,笔者带领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课题组也进行了相应的子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需要潜心解决的三个问题
  1.进行课题研究,首先要找到研究的真问题是什么
  我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题组从成立以来,研究方向大致确定为微课的开发和应用,首先进行了微课的开发。目前看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建立起了微课目录,开发了一定数量的微课,课题组成员也学会了做微课,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和支持,但是微课的应用研究始终不知道从何做起。微课应用的研究到底该从何入手呢?自以为是和凭空想象肯定找不到真问题,真问题应该是具体和真实的,需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由学生反馈回来。所以微课应用中的问题应该来源于课堂,来自于学生。学生对微课的需要、对微课的反应、对不同课堂模式的反馈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微课应用研究的主要问题。找到了“研究什么”,才能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2.找到研究的真问题后,就要解决怎么研究的问题
  教师需要到学生中去调查,把微课拿到课堂上应用,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不调查,就不知道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有微课不应用,就不知道微课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会知道学生眼中好的微课是什么样的。微课质量得不到提高,会导致研究缺乏目标和方向,由此研究工作可能会停滞不前。所以课题研究必须是真实的研究、踏实的研究和静心的研究。
  3.深挖根源,创新成果
  在我们静心对微课应用进行研究时,竟然发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对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再进行追问和研究,深挖其中根源,还能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坚持追问下去,一定会有不少新的收获。研究的意义就是把发现的意料之外的问题用心地研磨,追根究底。用这样的态度去从事课题研究,就不会想不出具体的研究方法,而且还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研究的意义,觉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还是有价值的。不采取行动,不去追根究底,是一种表面的研究,是一种研究的假象,不可能找到真问题,也无法得到生动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所以课题研究还需要细化问题,深挖问题根源,不停地追问,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地探究下去。
  二、微课应用的具体做法
  1.问卷调查,找到真问题
  课题组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对一个基地班、一个实验班、三个平行班共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统计得出:约3%的学生认为本学科没有必要使用微课,约20%的学生认为微课可以用于课程导入,约75%的学生觉得可以使用微课解决重难点知识,仅约2%的学生认为本学科的题目讲解可以借助微课。这个结果让我们明确了微课开发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重难点,还可以在课程导入时使用微课,这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真实的依据,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真实的背景。当然,我们还可以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看看学生眼中的重难点是什么,是否与课程标准及教学参考书上的建议相同。另外,为什么会有3%的学生认为本学科没有必要使用微课?这3%的学生是出于什么目的认为这个学科不必使用微课?是认为知识过于简单自己已经学得很好,不需要科技手段的帮忙,还是根本不重视这个学科,认为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利用微课学习?或者更喜欢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或者对微课本身的作用认识不够?这些都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2.教学实践中进行对比研究
  具体来说就是找到水平相当的两个班,一个班使用微课,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然后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对比两个班的成绩,分析微课这种模式对成绩的影响。目前我们只得到了一次对比数据,样本不充分,从其结果来看,差距不明显。这就需要积累更多的样本来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对比研究还将持续下去,以得出更科学和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3.分类归纳和整理分析,研磨真问题
  主要是获取学生使用微课学习的真实感受,形成文字信息,再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从而找到新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研究。在收集到的49份反馈信息中,认为微课好的共9人,只占总数的18%;反对微课的有18人,占总数的37%;认为应该两者结合使用的共22人,占总数的45%。我们本以为认为微课好的至少要多于反对微课的,这个意料之外的数据就要求我们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不停追问的态度来对待。第一,喜欢微课的,是更喜欢微课这种课堂形式,还是喜欢某一节微课?不喜欢微课的,是不是因为某教师的微课质量不好?如果换另外一个教师的微课,是不是会转变认识呢?所以,这个数据就要求我们必须去完善每一节微课,或者,同一个内容,准备几个层次的微课,由学生自行选取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学习。第二,如果学生喜欢传统课堂是因为更喜欢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那么,我们在制作微课时是否可以考虑增强微课的情感交流功能?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加上音乐是不是会好一些?我们的微课制作标准或者是优秀微课的评选标准是否可以加上这一条——微课的情感交流功能?第三,认为两种课堂各有优劣,建议结合使用的信息则给我们提供了该如何使用微课的方向。是课堂上教师统一使用还是学生自主使用?虽说学生自主选择是微课很大的一个优点,但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微课来学习,对于农村学校和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受限的,如何让微课和传统课堂方式非常完美地结合使用,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四,为什么会有45%的学生认为应该结合使用?是真的已经具备了辩证思维的能力,还是受到学习条件的限制?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的学习目标是否有关系?第五,有学生提到课堂上的微课一晃而过,没有时间记笔记,找不到一节课的重点,只能留下表层记忆。那么我们的微课制作标准里面是否可以加上“利于学生笔记”这一条呢?……所有的反馈信息都还可以再追问出更多的问题。对信息本身的分类整理和分析就已经是一个课题,也恰好就是我们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发现的真问题。
  三、笔者的收获和感悟
  1.课题研究没有终点
  我们目前做的事情还只是微课应用研究的冰山一角,我们正行进在课题研究的路上。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意料之外的问题、现象和信息。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或者不去面对,甚至把它掩盖和隐藏起来去得出一些虚假的结论。我们要大胆地直面研究过程中出现和发现的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静心研究。课题研究就是要去发现和研究这些预料之外的现象。只要用心去做研究,研究就有价值,我们就有机会体会到研究的价值。
  2.教师必须有科学研究的精神
  这种研究的精神就是要去探寻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找到更优化、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相长。
  3.教师必须完成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初中教师经过三年一轮的教学,对教材知识及体系的把握,基本上都可以做到了然于心。如果教师始终停留在“教书”这件事情上,恐怕会与现代社会脱节,也会与学生渐行渐远。所以教师的备课应该更侧重于备学生以及备方法,教师的工作重心必须有所转变。
  (责任编辑   袁   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9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