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必修课与选修课整合的几点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结合高中历史学科必修与选修教材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应将二者有机整合。首先,以掌握必修课程内容体系为基础,全面理解和应用选修知识,形成宏观的知识概念;其次,以选修课程内容为切入点,深化和拓展必修课程的内容;第三,注重必修与选修中中外内容的整合;第四,注重必修与选修热点内容的整合;第五,以通史模式为线索,培养学生自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选修和必修;整合知识;学科素养
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进入高中阶段后,新生首先学习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高中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学习历史必修课程,能够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线索,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辩证地认识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弘扬民族精神,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学生进入高二阶段后学习的是选修课程。我们选学的是岳麓版教材,内容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部分教材在时空地域上贯通古今中外,在选材上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和文明成果等。高中历史选修内容丰富多彩,既是对必修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必修课与选修课都是高中历史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历史必修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习教材历史基础知识为主。历史选修课教学是历史必修课以外的历史教育活动,它以必修课为依托,是对必修课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它强调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为主,鼓励学生增强动口、动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必修与选修具有同等的重要价值,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选修课与必修课共同构成了历史课程的完整体系。必修课有三个大的专题,侧重于对总体历史框架的讲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选修的几本书各自独立、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联系,体现了多类型、多視角、多层次的要求,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选修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历史视野,促进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历史必修到历史选修,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开始从掌握基本史实开始转向探索历史规律,对历史学习技能的要求开始注重提高探索研究和创新发现的素质,对历史意识的培养开始注重塑造学生独立的历史价值观。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终极目标来看,都是为课程目标服务,都是为了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设置历史选修课程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们感到,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同等的学习价值,更能满足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强调的是,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陪衬,更不是附庸,应避免在教学中出现把选修当必修或者选修被处理成必修的副产品、在内容上完全割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等问题。在使用历史选修教材时,要明确教学要求,在内容、方法等方面要适度深化,使之成为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力求避免在同一水平上简单重复或内容过于艰深和复杂。在实际教学中,应在不违背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进行合理、有序、有效的衔接与深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呢?
第一,以掌握必修课程内容体系为基础,全面理解和应用选修知识,形成宏观的知识概念
例如,必修一专题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礼崩乐坏”的背景以及秦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隋唐的成熟完善、宋元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极端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选修课程中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之间的历史必然性。将选修模块的专题内容置于必修内容的历史发展空间中去考察,就能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第二,以选修课程内容为切入点,深化和拓展必修课程的内容
以与古希腊有关的内容为例,古代希腊和罗马(必修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必修3)、走向民主政治(选修1 第l单元第一课),这三节内容以选修课程内容为切入点,深化和拓展了必修课程的内容。我们可以先通过回顾必修中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建立的过程、民主政治的影响和局限,从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入手,与学生一起探讨梭伦改革的复杂背景和改革前后梭伦个人情感的变化,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进步性,深刻体会到改革家的个人素质对改革进程和效果的巨大影响。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必修内容相衔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随着公民地位的提高,又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打下了基础,于是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身上,就出现了智者学派。这也说明一个国家的政治影响思想文化。通过引导,学生既对所学知识形成了整体认知,也理解了政治与思想之间的关联。
第三,注重必修与选修中中外内容的整合
以“早期资本主义民主思想与政治的关系”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由必修教材中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导入,讲清它产生的背景,即当时的中国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明清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和工商业的发展,在思想上三大进步思想家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然后与世界历史内容相比较,如选修教材中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它是在西欧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而开始的,宗教改革又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展和资产阶级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而我们中国正缺少这个过程。通过内容整合,学生能够认识到: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而欧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近代中国开始逐渐落后于欧洲并被欧洲侵略。学生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了解这一时期的中外历史,有助于全方位领会和理解历史知识。
第四,注重必修与选修中热点内容的整合
以“新中国改革三十年”为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经济体制改革(必修2)为重点,联系政治背景(必修1)产生的积极成果(必修3和选修1),将这些知识整合为一大专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样一方面缩短了课时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跨章节联系学习内容、整合知识点,懂得了人类的进步包涵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而且与国际国内环境有关,两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第五,以通史模式为线索,培养学生自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历史情境和主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以便于选修课程目标的有效实施。比如,组织学生归纳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将必修1必修2和必修3的内容整合起来,再联系选修中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内容和中外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学生一起研讨欧洲历史的变迁,以通史的模式将必修与选修内容相结合。通过以上的知识整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史料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总之,历史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业务,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柳.略述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整合,培养通史意识[J].期刊新课程?中旬,2015,(11).
[2]郑万锋.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2015,(12).
[3]林红专.实现高中历史选修课课程目标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46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