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问题导学法,即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将学生放进一个构建的问题情境中,对于教学内容与问题之间的交融和贯通性,要求教师在运用方面有较高专业水准和能力,但是其对于学生的思考不仅有启发作用,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意识和合作探究的思想,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0.153
   初中数学的学习范围涵盖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方程组以及一些简单的基础函数。因为它与我们的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更追求其实用性,即学生能不能学以致用地看待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问题导学法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这部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展开实际运用的探讨和尝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应该与学生水平相符且符合“最近发展区”策略
   问题导学法,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授课前就应该要做好的必备的准备功课之一就是要提前选择或设计好下节课所要用到的或涉及到的问题,到用时才能从容地带领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讲解。所以这个在导入新课环节就被教师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在学生的已有基础之上提高一个恰当的高度,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启迪,才是一个好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探究或其他途径方法完成对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业成就感和自信心;还有助于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次学习到新鲜知识,进而自觉地对新旧知识进行一个联想的记忆,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完整,也能记忆得更加牢固和长久。
   二、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问题导学法,鼓励每个学生进行从自己观察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可以用自己惯用的熟悉的方式去尝试解决它,在这个思考和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一直是保持着自主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让他们更加自主化。在自己常用的或者惯有的思维途径中,学生能够看到的其实只是问题的一面,如果学生在这条路上走不通的时候,学生自己就会尝试其他道路的可行性,甚至可能创新性地想要从这条路的“半路”或者“死胡同”转换到另一条路上去,不管学生这种创新尝试成功与否,也不论学生是通过哪条路径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都要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解決路径的思考和他们的努力,也要看到是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了这样自主思考的改变,并且重视起来,将其更加熟练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更加自觉化助力。
   三、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思考方式,包括看待问题的角度上,都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对于有些需要协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就必须要尝试与人合作或者团结协作,才能完成问题的回答。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或者分享来获取到更多的信息,以谋求其他的解决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得到的关于问题的信息和这个角度的思考,对于另一个学生的思考很可能起到一定的刺激或者帮助作用,在分享信息和思考的过程中被碰撞出来的思想的火花越激烈,对于我们问题的解决也就越有利。在这样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中,对于问题的认识学生得到的搜集到的信息就越多,越全面,对于问题的思考角度也会越来越清晰,对于问题的解决将会大大缩短单靠某一个人的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其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就影响着他们与人沟通的时间和效率、与人交流得到信息的时间和信息量的多少、与人合作探究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所缺少的恰恰也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引进问题导学的初衷,也是目标之一。
   四、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帮助锻炼学生的思考方式和途径更加全面和成熟
   问题导学法最高层次的目标其实质上是教会学生这样逻辑清晰的一条主线,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要对具体的生活案例或者事件、书面上的题目,进行一个题意的解读,直指核心,发现什么是问题所在,然后紧咬住这个问题,从题意和已有知识中分析显性的和隐性的条件和限制,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主思考,也可以选择先自主思考然后通过小组分享收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协作式地完成问题的思考角度、解决途径、运用方法等的分析;最终的结果和目标是要能够解决确实的问题,比如得到了题目的解,解决了这个事情等。
   问题导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由于各种的原因而导致出现了差池。比如,教学设备的不支持,西部地区或者大山里的孩童接受教育时并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室的能力和条件,那么在三角函数的简单认识章节学习中,教师想要用数学软件七巧板,来给学生进行一个动态的推理演示过程,可行性就趋近为零。所以基于实际情况,教师要善于根据现有的教学设备来选择和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措施,而不是一味地强行使用问题导学法;还有部分教师为了用而用“问题”来进行导入学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一种做法。
   往往因为这样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出现:问题没有意义,甚至根本没有问和作答的意义,只是一个问句而已;问题过于高难度,甚至远远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的启迪作用不大,尽管教师讲解的十分辛苦和耗时耗力,但是成效非常微小,对学生的教学意义不大;问题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很小,几乎没有,对于这种问题学生可能在理解题意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和生活联系不紧密,教师也没办法用比较恰当的案例来给学生解释,为了解释清楚问题教师和学生就要花费太多的教学时间,而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本来就十分有限,如此一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可能讲不完,所以也没有问的必要。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师不要简单地将以上这些现象当作一个笑话,笑笑就过了,而是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争取自己不要重蹈覆辙;时刻以这样的教学案例来提醒自己,让自己随时保持一个警惕的态度,争取更好地运用问题导学法,来更好地辅助课堂的教学。
   针对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教师也应该始终沿着这样清晰的逻辑线并且以此为目标去不断学习和努力:能够高水平地选择和设计问题;能够引导或带领学生不同角度地分析问题;最终能够完美地解决问题的讲解以及帮助学生搞懂这个问题。这仅仅只是笔者我一个人的看法,希望会有所帮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