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今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美术教学;主动性;调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1-0096-01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新课改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建立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了解、掌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进行一味的灌输,要形成一个“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那在美术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力度,树立美术的主体地位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然而现阶段的中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应试考试,往往对美术课程不是很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家长认识程度不同、学生受教育的方式不同、学校对学科重视程度不同,致使美术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进入初中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正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机。所以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的作用是独特的,要实现新课程下的素质美术教育,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但预习往往被看成是语、数、外等考试学科学习的“专利”。美术学习的预习几乎被学生和教师所忽视。实践中,我发现美术课如果能利用一定的时间来预习新课,会让美术课更加精彩。
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去寻找,发现或思考查找相关的一些资料、图片,以及备好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材料等等,为下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我认为,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个性化,从而达到课程标准里所提到的教育教学要求,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三、好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四、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引導学生积极参与
(一)让教学活动突破教材框框,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课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即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
(二)开放教学过程,满足学生需要。美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些事物为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所以要鼓励学生出去写生,我们会发现美术资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五、力求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美术课堂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应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方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被认可,从而树立信心,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尤其是好的课堂教学评语,其效果会超过一次座谈,甚至会终生受益。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摆正自己位置是“主导”,而不是“主体”,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教师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培养求知欲,激发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才是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欧阳芬,胡青,赵凌,肖君.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讲授技能指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7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