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如何利用课本插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课文中语言文字自身就具有清晰的逻辑、丰富的语言表达和真实的人物生活状态,又加上合适的插图。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如果能够认真研读,深入挖掘,巧妙利用,既能为语言学习提供良好的语境和有趣的学习资源,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关键词 课本插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2-0116-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现行小语课文里面大多数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照片、有绘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课本中插图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插图不但具备文字所不具备的优点与功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借助插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教师仅仅引导学生简单地看图片,还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文本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设置相关的问题或活动,引导学生依据问题或活动观察图片,获取信息。课文插图蕴藏了丰富的信息,为语言交流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又促使学生在抽丝剥茧般的细致节奏中获取细节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四单元《跳水》一文中,我安排学生先仔细看图,并让学生在看图后提出自己的问题:“猴子怎么会爬上桅杆的顶端?”“孩子为何走上横木的一端?他难道不怕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吗?”;“甲板上举枪的这个人想干什么?”“这个走上横木的孩子他最终安全回到船上了吗?他是如何得救的?”……当学生带着这些疑问之后,他们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内容,教师再顺着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学生便容易感知和理解课文。我在最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船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象他一样做吗?如果不是,你会怎样处理?”当解决这个综合问题后,学生既掌握了课文中心,同时,也让他们得到训练——如何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地处理问题。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先呈现插图、再逐个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与理性分析从而做出判断,这种“观察插图——思考问题——理性判断”的过程体现了教师有意识地通过插图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和情景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获得重点信息,内化语言学习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利用插图,促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逻辑线索。在帮助学生掌握了文本的重要信息的前提下,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文本的新鲜知识储备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这样既训练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主持修筑铁路,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的隧道就需采用两端凿进法,八达岭的隧道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就要按课文内容要求学仔细观察这两个隧道的简要示意图,教师点拨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画,并边画边考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操作中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画出与文本情境相似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我是“小小工程师”的角色表演。当一个个“小小工程师”上台解释这样开凿的理由时,还组织台下的学生质疑,整个答辩的过程体现了教师有意识地通过插图帮助学生建立新学语言和新的情景之间的联系,也便于学生内化语言、主动输出语言,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信息處理能力。
  三、依托插图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推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逐步地以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对学生加以引导,无论对学生思维模式、方法或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一课的最后幅插图给我们提供了思维的空间。“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为什么会猜测风筝落在了水磨坊上了呢?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这种开放型的结尾,意味深长,也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思考空间。在这个教学环节老师大多还同时设计一个文章续写的任务,继续推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读着学生们的续写《寻找幸福鸟》,真的被孩子们的那种真情深深地打动。孩子们是那样喜欢风筝,那丢失的“幸福鸟”紧紧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孩子们为寻找“幸福鸟”不辞辛苦,绞尽脑汁,日思梦想;孩子们为她而悲,为她而忧,为她而喜……最终失而复得的“幸福鸟”载着孩子们的憧憬、希望、梦想与快乐再次飞上了那高高的蓝天。
  插图是静止的,无声的,但作为课文内容的体现,只要教师链接得当,课文插图就“活”起来了。而同时,“活”起来的插图又会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本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个好的教师,总是试着从各个方面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课文中语言文字自身就具有清晰的逻辑、丰富的语言表达和真实的人物生活状态,又加上合适的插图。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如果能够认真研读,深入挖掘,巧妙利用,既能为语言学习提供良好的语境和有趣的学习资源,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0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