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教学设计助力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效率的前提和保障。笔者拟从研透考纲明确目标、活化教材创新使用、了解学情有的放矢等三个方面浅谈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助力高效课堂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优化;高效
  
  在中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传统意义上的“小科”虽然比以往有所重视,但因该学科在课时、上课时间、考试、课外作业、中考分值比重等方面的劣势,仍然无法摆脱其“弱势学科”的地位。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教学效果,是需要每一个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研究的课题。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效率的前提,而这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需要教师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甚至是艰苦的锤炼和积淀才能提高。笔者现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浅谈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助力高效课堂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 研透考纲,明确目标
  各省市《初中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又称考试说明)均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撰,旨在全面落实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指导意见》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日常教学和中考备考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意见》,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读:
  (一) 教学要求与考核要求对比研读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重点研读《指导意见》中的“教学要求与建议”中的三维目标,熟悉每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的目标层次要求,把教学要求与考核要求进行对比,找出考核目标中删减和整合的知识点,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作为非重点弱化处理,重点突出考核要求中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对于教学要求中的“教学建议”可以精选课内外教学资源和本地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二) 评价目标研读
  《指导意见》详细规定了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6册书、23个单元的考核要求,每个考核要求后面都有相应能力目标层次要求,《指导意见》中“评价目标”,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达成的八种能力目标(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论证、评价、探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解读,每种层次能力目标又分为若干个类别,每个类别后都有对应的例题及命题意图说明。教师反复研读评价目标,熟练掌握每种目标的考查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中随堂练习和日常考试命题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 样卷研读
  《指导意见》的最后一部分是中考样卷。教师应把样卷完整地做一遍,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样卷的题型题量、呈现方式、答案设置、难易程度等方面,熟悉中考怎么考,以便确定我们应该怎么教。
  (四) 新旧版本考纲对比研读
  《指导意见》的制定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各省市每年会公布新版《指导意见》,这就意味着《指导意见》有所变化。教师要对新旧版本的《指导意见》进行对比研读,找出变化的内容,并在教学、备考过程中及时体现这些变化。以福建省2018年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为例,新版《指导意见》相对于旧版新增内容5处,表述变化8处,语序调整1处。通过对比研读,可以总结归纳出五个方面的变化:
  1. 教材版本及相应的考核要求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统编新教材确定教学与考核要求);
  2. 教学要求与考核要求编撰顺序的变化(旧版指导意见以知识模块为序,新版指导意见以教育部统编新教材单元内容为序);
  3. 教材内容各模块考查分值比重的变化(七年级20%+八年级30%+九年级30%+时事20%);
  4. 题型题量的变化(选择题由25题增加为26题;增加新题型—判断说理题、实例列举题);
  5. 考查的能力目标的变化(从以理解应用为主,变化为以中低层次目标为主)。
  二、 活化教材,创新使用
  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的具体内容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笔者在设计新授课教学时,常采用以下步骤:
  1. 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参考意见,研读、熟悉教材内容,了解编撰者的意图。
  2. 结合《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明确教学要求与考核要求。
  3. 结合历年中考真题,熟悉本课知识点在中考中常见的考查方式,科学有效设计问题和课堂练习。
  4. 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对教材素材进行适当取舍,联系社会热点、当前时事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对教学资源进行精选,并结合学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5. 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思想性、基础性、科学性、人文性、导向性),设计课堂活动,巧设问题,启发思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6. 结合核心知识点、高频考点、教学重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点,精编随堂巩固练习。
  三、 了解学情,有的放矢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甚至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有不同的特点,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效率。
  初中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思维活动既有具体的形象成分,又有抽象的逻辑思维,思維仍属于经验型。初中教学往往要从学生的具体经验出发,当学生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认识时,需要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类比等多种教学手段和载体,向学生提供具体感知,借助形象思维,使学生思维不断向高水平转化。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等。
  参考文献:
  [1]刘文川.凸显学科价值 提升教学品味——部编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建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7).
  [2]福建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2018)[EB].福建:福建教育考试院,2018(11).
  [3]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84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