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语言能力,开展英语故事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故事教学法通过奇妙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英语学科学习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基础要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听、读、演三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感、阅读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语言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59-02
  能够用英语表达情感与意愿,做到活学活用,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具体体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采用故事教学法,让学生在倾听、阅读、表演的过程中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一、听,提升语感
  1.纠正语音语调,夯实基础
  听是学习语言最直接的一步。在英语课程开始之前,许多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日常交流用语,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英语教育,存在发音不准确等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听故事的方式,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
  如教学译林版3A Unit2《Hello》前,许多学生已会用“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日常用语和他人打招呼,可是发音和语调不标准。于是笔者使用配套光盘给学生播放“Story Time”的内容,让学生模仿录音反复练习这几句问候语,把不标准的发音改正过来。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给熟悉的动画人物配音,并分组进行表演。笔者发现学生在听故事和表演故事的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在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表演时能够取长补短,在语音、语调上进步较大,为“Sound time”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习标准的语音和语调,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说英语不仅要敢于开口说,更要进行准确的表达,让其他人能够明白自己所说的内容。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就能顺其自然地夯实基础,从单词、短语的学习逐渐过渡到语句、语篇的学习,由听到说,循序渐进。
  2.鼓励猜测推理,放飞想象
  大多数英语故事具有开放性,学生听故事时除了要把握语音、语调和整体的语感,还要对故事内容进行加工。这就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语篇内容,不仅重视正确的发音,还要能够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或进行改编,将丰富的想象融入英语学习之中。
  如教学译林版四年级下册Unit6《At the snack bar》中的“Story time”版块后,学生了解了Mike、Helen和Dad各自喜欢的食物。进入点餐环节时,笔者提出问题:“Dad will order the food. What will be the first?爸爸会怎么点餐?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并试着以爸爸的口气来点餐。”学生纷纷猜测,并用前面学过的句型“I’d like…”点餐。大部分学生都猜到爸爸会先点孩子们爱吃的食物,然后才为自己点餐,有的学生甚至想到爸爸会为妈妈点餐打包带回去,这远远超出了笔者的预计。在想象推测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热烈地讨论课文中的内容,发表各自的想法,主动运用学过的句型进行表达。当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学生无比自由和快乐,都能在思考中收获知识,把听、说环节用思考、讨论和表演有效连接起来,令教师惊喜不断。
  二、读,挖掘内涵
  1.梳理故事情节,讲究条理
  阅读是培养语言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大部分的知识输入都来源于阅读。因此,在教学时,笔者要求高年级学生先梳理故事的条理,再把握故事大意。
  如译林版5B Unit5《Helping our parents》的“Story time”讲述一家人在星期六进行的活动,共提到了七个人物、八种活动,如果不梳理清楚故事条理的话,就没办法准确地对每个人物所做的事情进行分析,找出“Who helps their parents?What are they doing?”的答案。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在Saturday morning和Saturday afternoon这两个时间段,文中分别出现了几个人物,每个人物分别做了什么。这样梳理后形成结果呈现在表格中,学生就能轻松地完成课后的练习“Match and say”和“Think and write”,并回答阅读前教师设计的问题,实现读、说、写的结合,明白应该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在梳理情节的同时,学生逐渐掌握将故事条理化的方法,在阅读相对复杂的文章或故事时能运用这种方法把语篇梳理清楚,掌握文章大意。这样就在有趣的故事中把读、说、写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交流故事主题,收获哲理
  在阅读时,只梳理内容掌握大意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深入思考、相互交流,對故事呈现的哲理进行挖掘和思考,以收获更多的知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的同时关注社会。
  如教学译林版6A Unit6《Keep our city clean》时,笔者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归纳故事的主题,讨论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学生讨论后得出故事的主题:“Our city is not clean.We can do many things to keep our city clean.”在这基础上,笔者继续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学生交流后得出不同的结论,有的说:“We should keep the earth clean.”有的说:“We must keep the earth clean.”学生虽然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但总结得不够深刻,于是笔者引导他们站在作为污染环境行为的主体和保护环境行为的主体的角度来考虑,使他们明白做出这两种行为的都是人类,人类有保护环境的责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It i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对故事的主题和哲理进行深入思考,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把阅读与思考、交流融合在一起,感受到了责任感和“小故事蕴含大道理”的奥妙。借助这样的故事,学生逐渐形成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演,放飞个性
  1.模仿句型,凸显人物特征
  听、读都是知识的输入途径,虽然与说、写结合,但主要还是为了能够将知识输入。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开展表演,感受剧中人的特征,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并通过表演输出他们所学的知识,将模仿的句型、句式用合适的语气演出来。
  如译林版5B Unit1《Cinderella》是一个英语短剧,笔者组织学生表演时,先对句型及人物特征进行分析。刚开始Cinderella的姐姐们大喊:“Cinderella,come and help me.”“Cinderella,where are my gloves?”这两句都是姐姐们要求Cinderella帮她们做事情时说的话,而且语气是焦躁的、命令式的。接下来,“小精灵”上场,“小精灵”没有让Cinderella帮忙,而是关切地问她为什么悲伤以及为什么不去参加王子的舞会,所以“小精灵”用的句型是“Why are/Do you...”。主人公用的句型基本上都是“Because I can’t/don’t...”,旁白也是重要的台词,说旁白的小演员要注意表达时不能有太多的情绪流露。这样在分析之后再让学生表演,学生就能把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准确地表现出来。
  表演时,学生能够灵活使用故事中的句型,还模仿了原本的台词进行创作,增加了几个角色和一些台词,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语气表现得活灵活现,在表演中展示了英语知识与语言能力。
  2.开拓思路,要有创新意識
  除了模仿造句外,更进一步的创造也很重要。一味地模仿虽然有可能演出好的作品,但进行有创新性的创作才能带来新颖的作品,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综合的、更大幅度的提升。
  如译林版6B Unit1《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课,讲述了大狮子和小老鼠从敌人变成好朋友的过程,但是它们的对话并不多,大部分是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现,笔者要求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写成小剧本,然后表演。改编时,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一句话,学生的剧本上写着“Lion:I’m very large and strong”,这与故事内容相符,但大狮子自言自语说自己又大又壮,表演出来有点无趣。笔者建议:“如果我们再加一个小白兔的角色,让它远远地看着大狮子说‘Wow,he is so large and strong’,这样不仅与故事内容相符,还能说明小动物们都比较害怕大狮子,所以大狮子没什么朋友,这样表演出来的效果是不是更好?”……学生举一反三,把这两个动物的友情故事拓展成动物们互相帮助的故事,带给了我们全新的体验。
  在这样的创新训练中,学生开拓了思路,把最初的故事当作画板,涂上五颜六色的颜料,充分展现各自的创新能力,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创作的短剧也用到了许多以前学过的句型,在创新中温故而知新,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通过听、读、演三种方式,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语感,挖掘内涵,展示个性,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培养语言能力,实现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冒红伟.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8(20):60-61.
  [2] 李霖.巧设读后训练 提升语言能力——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教学读后活动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7(17):50-52.
  [3] 孙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与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整合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8(09):130-131.
  (特约责编 木 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3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