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互动型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互动不但能和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还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知识的印象,能够真正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教师接受,这意味着课堂已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新课标标准下,构建互动型课堂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互动型课堂的有效开展形式,从而促成有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学习;以人为本;课堂构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的网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构建出互动型课堂,达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一、转换教师的角色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及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角色的作用。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把自己当作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导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难以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难以形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认真研究素质教育的各种理念,转变自身的角色,与学生平等相处,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做学生的引导者,做学生的支持者,做学生的朋友。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和包容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通过恰当的引导来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是教师的义务,也是实现互动型课堂构建的必经之路。
  以100以內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之前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本节课中必须让学生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之上掌握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学校组织春游,二年级一班有36人,二班有30人,三班有35人,四班有34人,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坐70人。通过这一实际情景,我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同学们该怎样乘车去春游?如果只运一趟的话,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合适?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探究笔算的方法,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和大家一起总结出算理,并通过一些有趣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由此可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为构建互动型课堂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广大教师需要放下传统的师生观念,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推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营造和谐的氛围
  互动型课堂的构建,需要拥有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经过调查表明,在和谐良好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会更加积极,在学习时也会更加认真。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占据首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率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课堂中的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互动型课堂的构建。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构建互动型课堂时,一定要注意气氛这一先决条件,尽可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营造氛围实现互动时,关键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来实施教学。
  在带领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课外活动。先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然后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大家观察这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观察结束之后回到教室,请各个小组把自己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法,向大家讲解地图上的方向。由此可见,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保持一种更为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提高课堂参与性
  著名的教育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是如此,只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才能进一步掌握更多的数学技能,提高数学水平。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中,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讲课的方式比较枯燥、课堂的结构单一重复、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等因素,导致课堂的参与性不高,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无法完全被学生接受,出现教学低效等问题。只有不断提高课堂的参与性,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才能够更好地构建出互动型的课堂,优化教学质量。
  如在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知道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具体意思,学会以米来写小数,教师在课堂上先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用小数来表示长度。当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之后,可组织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给对方出题,考查对方是否掌握这种方法。在同桌互动的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练习之中,锻炼了数学技能。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有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教师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赋予课堂更多的活力。
  四、设计互动性活动
  小学生年龄幼小,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之中,学生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合作来碰撞思维,取长补短。除此之外,合理的课堂活动还可以有效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互动型课堂的构建,可以采用互动性活动来实施。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特点来设计一些合适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与生生之间互动,在互动中拉近师生的距离,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完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圆柱和圆锥的制作。制作圆柱和圆锥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需要动脑和动手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任务是制作一个底面直径为5cm,高为6cm的圆柱以及一个底面直径为5cm,高为6cm的圆锥。对于这两个任务,教师先组织学生思考制作圆柱和圆锥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知道哪些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计算得出具体的数据,并进行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之动的桥梁,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来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五、发挥问题的作用
  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作用,在互动型课堂中,问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起质疑来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有效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共同的商讨和解决,既实现了课堂中的互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以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例,学生在学习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研究比例的性质。在黑板上板书80:2=200:5,随后组织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教师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发现了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随后追问: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教师让学生分别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让学生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最后归纳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不难看出,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让互动型课堂充满智慧和生机,教师需要充分挖掘问题的价值,让互动变得更有效。
  总之,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互动的两个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开展教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采用恰当的策略来构建互动型课堂,增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当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永,宋传平.小学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分析[J].吉林教育, 2016,(29).
  [2]王建林.影响小学课堂有效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革新,2016,(12).
  [3]辜晓穹.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交流[J].新课程(下), 2014,(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28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