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四证合一”时代临床专业硕士的培养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四证合一”时代下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的培养从三大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既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不起时间上冲突,也不增加学生过多负担;既有利于临床专科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也教授学生科研思维和方法,对做好临床的医、教、研工作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四证合一;专业硕士;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199-02
从2015年起国家对于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确保合格毕业生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4证,简称为四证合一。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批准64所高校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苏州大学成为这64所大学之一,因此我们附属医院的导师们也成为首批培养“四证合一”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的老师。由于学生在毕业时同时颁发规培证,因此,在三年的硕士学习期间必须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专业型硕士拿到规陪证在工作后不需要再次进行规培,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用人单位也会很喜欢,省去了培养周期,直接上岗。但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只有四个月时间直接指导学生,其他时间学生都在各个科室轮转学习,如何指导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如何解决提高临床培养质量与合理调整学位要求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培更加紧密结合等,成为很大挑战,本文从临床和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用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平台,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
改变“重科研、轻临床”的思想,临床专业硕士需要注重的是临床能力的培养,避免造成研究生培养“科研不强、临床不精”的尴尬局面。专硕导师要转变让研究生为自己的基础科研工作的固有观念,根据管理部门制定好的研究生临床轮转计划,导师和学生一起商讨后制定专科学习计划,在保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专科学习项目和完成硕士课题。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设有管理员、教学秘书、临床带教和学生四个角色,形成来自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和研究生三个群体的四级联动的新机制。导师可以通过定期查看学生在系统中的成绩和参与讲座等情况,参与监督和管理;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轮转表,把学生所在科室的疾病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向学生推荐相关文献、指南,并进行相关知识讲座,有利于学生在其他科室培训时也不断地进行专科内容的学习,也有助于知识的横向拓展。
二、建立培养档案,提升教学水平
导师可以建立统一的教学档案,有适用于每个学生的通用教学课程,首先是入学初期就需要和学生讲解“卫生法律法规”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就医的要求逐渐提高,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逐渐加强,而医学发展还不完善,医疗技术具有不确定性,使医生的职业具有高度风险。因此,对于医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以保证在医疗工作中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和患者的健康权益。一项针对医务人员的随机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法律知识测试项目中三分之二的医务人员达到及格线,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处方规定、执业登记等与执业密切相关的规定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硕士研究生在规范化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书写大量的病例、开具处方,尽管没有独立行医资格,但在培训过程中养成依法执业的职业习惯,对日后的工作十分有益。
其次是贯穿始终的医患沟通教育。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务人员诊治疾病更加依赖设备,重医疗技术,轻沟通交流,重视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化学习,但容易忽略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向患者讲述病情时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导致医患双方的距离逐渐疏远,相互尊重、信任、沟通的桥梁逐渐中断,医患纠纷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在医患纠纷中,70%以上不是因为业务技术问题导致的,而是医患之间沟通不到位造成的。一项针对928名医务人员的随机调查发现[1],医务人员法律知识测试项目中62%的医务人员达到及格线,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处方规定、执业登记等与执业密切相关的规定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医务人员对新法的关注不够,需要加强法律知识培训。作为即将成为临床医生的硕士研究生,在轮转工作中已经需要独立面对患者,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加强医患沟通教育,不仅减少因沟通不到位、不及时等所引起的医患纠纷,也可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信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最后是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论文书写、汇报。导师可建立每三月一次的读书报告会,从入学起,制定研究方向,第一年的学生主要进行文献阅读和读书报告,要求制作PPT,脱稿汇报。在汇报过程中,让学生吃透文献内容、统计方法,在阅读中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培养既有临床经验又有理论深度的硕士研究生,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利用临床数据分析,指导学生论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学和社会各领域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对预防疾病、精准治疗,以及延寿保健等个体化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人才要求也相應发生着转变,掌握基础和精深专业知识,以及精湛医疗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追踪生命科学前沿和科技前瞻能力、善于将临床病例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知识与能力、推动团队研究和共同开发的合作沟通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相关软件处理大规模医疗数据技能,渐渐成为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能力。专业硕士参加规范化培养,用于做基础研究的时间必将十分有限,因此导师们可以指导学生们进行临床科研。比如在临床上发现罕见病例后可以追踪下去进行文献检索和基因检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某一个项目的META分析,更为广阔的范围是进行数据分析。目前全世界的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比重已达到50%[2],医学教育具有超前性、周期性、延续性特点[3],中国人口基数大,任何一家三甲医院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临床科研是很关键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数据分析将成为促进医学和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向。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医学培养目标无法适应未来发展。学生需要掌握获取更多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是背诵记忆现有知识内容。医学及生命科学知识每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医学生必须具备快速检索和浏览文献的能力,一名好的临床医师不仅需要具备常见病、疑难杂症的诊治手段,更加需要具备系统思维和掌握循证医学知识,能够从临床的大量常见病例和疑难杂症问题出发,向基础学科探寻疾病的根本原因和研发新的治疗手段。
其次,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有效数据,能具有统计学价值的才是有效数据,这也是我国的临床科研水平一直处于国际上较落后局面的一个原因,我们的数据缺乏连续性和可统计性。因此,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合理的数据收集模板,把我们的临床结果纳入其中使之成为有价值的数据。当然,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提出的数据密集型科研第四范式,不同于传统的实验、理论和计算三种范式,不需要考虑因果关系,以数据为中心,分析数据的相关性,打破千百年来从结果出发探究原因的科研模式,大规模的复杂数据使得新的科研模式成为可能。
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经验以及这几年带教“四证合一”的临床专业硕士的自身工作体会,通过学习和摸索,撰写本文,以期为同行们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为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为落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在医学教育层面的工作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斌,隋艾汝,杨平,等.山东省医务人员卫生法律知识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2):233-234.
[2]邹北骥.大数据分析及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10(7):24-29.
[3]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医学科技发展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影响[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3):5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