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等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培育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新要求。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缺乏高素养教师队伍、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不足、培养手段单一等困境。需要以树立新培育目标、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资源和实践平台建设及丰富人才培养手段等措施应对。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0-0244-02
  一、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1.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在普遍重视学历的社会环境中,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中高等教育的影响较深,部分教育工作者将职业教育视为单纯的学历教育。加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完善,职业教育学历的含金量不足,使部分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偏离职业教育的本质。
  2.缺乏高素养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促进了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提升。但是,由于過去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足,历史欠账过多,短时间内难以形成高素养的教师队伍。离开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工作也就失去了有效的实践主体,难以发挥作用。
  3.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不足。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是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我国职业教育现有的课程内容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需要利用教育资源对课程体系重构。同时,当前职业院校的实践课程在课时和方法设计方面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资源方面,由于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限制,部分院校自身的教学资源难以支撑创新型课程的建设活动。另外,受制于师资力量的限制,也难以在短期内利用专业教育资源库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实践机会方面,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实习设备陈旧、时间流程不完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职业院校一般采取最后一个学年统一实习的方式,造成学习知识和实践巩固之间的时间跨度过长,不利于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4.培养手段单一。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需要多样化的手段。但是,职业教育院校现有的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无法适应需求。现有的课程是按照教学大纲构建,各知识体系之间缺乏联系性,缺少对跨学科知识的必要扩展。实训项目实施结果不理想。教学评价方法主要以笔试为主,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评估。
  二、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原则
  1.注重知识应用,培养创新能力。职业教育应当将通识教育作为基础,将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本位。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以知识应用水平呈现。因此,可以将其归纳为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因材施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要点,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的特质,采取学分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2.创新培养模式,满足社会需求。职业教育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社会就业,因此应当以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打造教育特色。可以采取理论基础、动手能力、知识适应能力相结合的方式,从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出发,为社会提供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3.肩负教育使命,顺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院校作为事业单位,不仅承担着公共服务职能,也是政府指导下为国家发展履行教育使命的组织。因此,职业院校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中,应当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采取具有战略性、导向性、前瞻性、时代性的行动,找准国家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趋势,从而顺应发展需求,提供充足的高技术人才资源。
  三、新时期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对策
  1.明确职业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是职业教育中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基本点,而复合知识体系是延伸和拓展中心。在实践中,职业教育院校应当分别对精神、人格和能力的培养采取具体措施。首先,支持学生的创新行为,并鼓励学生将创新融入具体的应用活动中,通过肯定和奖励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和应用精神。其次,在教学和生活中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形成自强、自信的性格,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使学生在创新和应用活动中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工作。最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鼓励相互交流学习。
  2.组建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职业教师队伍。职业教育院校要摆脱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必须认清教师队伍的核心作用。职业教育教师担负了引进创新元素、实施创新教学的任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应当首先组建起具有创新价值和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中,应当采取鼓励改革、培养教师和促进研究等具体措施。首先,改变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教育管理部门和职业院校应当鼓励教师打破传统束缚,不断开发新课程,尝试新教学方法,以教师队伍的创新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制度,为教师创新提供政策保障。职业院校将创新纳入评定、晋升的考核中,以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提供保障。其次,为教师提供多途径的培养机会。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协作,组织教师深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组织学习交流,安排教师参与外部培训。引入优秀人才,从内部带动队伍的整体提升。最后,促进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的结合。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参与和学科相关的科研项目,利用科研活动促进教师进步,激发创新潜能。
  3.建设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资源和实践平台。针对职业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的不足,应当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深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践技能。首先,充分利用国家专业教育资源成果,建设符合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各校之间应当加强交流,整合对新课程的评价并商讨改进策略。其次,利用校企合作建设实践平台。由专业对口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融合。职业院校应当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实施实践教学。改变过去以学年为周期的实习方式,在某个教学模块完成后即安排短期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逐步提升难度,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
  4.丰富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手段。丰富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手段,应当以课程重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改革等作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首先,实施课程改革,以构建复合知识体系的主线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联系起来。复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全面传授。结合企业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形成结构清晰、权重合理的知识体系,夯实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础。其次,采取多样化、开放式的评价方法,打造鼓励创新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当注重过程评价,增加课堂表现在评价中的权重,同时建立学生个体纵向比较的评价体系。在期末考试中增设实操项目和设计项目,与笔试共同作为教学评价方法。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实现新时期的建设目标,教育主管部门、职业教育院校和一线教师应当共同努力。从明确目标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以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手段,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广芬,张栋科.“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7-13.
  [2]高健,周志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创新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6):23-29.
  [3]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38-142.
  [4]胡斌武,陈春霞,吴杰.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诉求——基于生成性视角[J].教育研究,2014,35(02):112-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