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不仅承担着医疗服务的重任,还需为发展医学科技做出贡献,履行医学教学、科研和医学人才培养等任务。实验室建设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我院的科研实验室建设实践与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就如何进行医院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附属医院;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9-0014-02
  医学院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医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培养科研思维的重要场所[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承担的科研项目类型和数量快速增长,但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产出不仅仅依靠医学院校自身的基础医学,更需要其附属医院的临床经验和临床课题作为支撑[2]。就我校而言,省级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均有建设在附属医院,且每年50%以上的科研课题和成果出自医院,可以说,附属医院在高校的科研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已成为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科技发展、学科建设以及提升知名度的重要保障[3]。高校附属医院除医疗服务外,如何理顺繁重的科研工作,加强医院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革,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达到高质量的培养人才以及获得科研成果的目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领导的科研意识逐步增强,给予科研工作高度的重视和支持。附属医院的科研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同时,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逐步形成,認识到科研工作应该和医疗实际紧密结合[4];但仍然存在“医、教、研”不平衡的问题,在科研管理和实验实施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因素。与许多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状相似,我院的实验室现基本是采用“各自为政”的建设管理模式。随着临床学科数目增多及分工细化,许多临床科室都配备有附属于本学科的实验室,由各临床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领导直接参与实验室管理,每个实验室里只配备一些常规实验仪器,缺乏精密设备,只能满足本学科的一般科研所需。这类专科实验室规模小、设施不全、实验室建设投资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效益得不到充分利用,实验仪器重复购置,且实验室之间缺乏横向联合,不能做到互通有无、资源交叉融合,信息沟通与合作不够,并不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目光只局限在本学科的发展前景上,导致财力分散,重点不突出。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实验条件达不到规定的标准,科研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等。各学科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被视为己有,仅供本科室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使用,仪器使用效率低下,这样既不利于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又不利于本学科的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医院总体学科建设规划,造成更大的浪费。只有对当前附属医院的科研管理现状进行深度剖析,正视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实现“医、教、研”三管齐下,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和改革创新,完善并加强附属医院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发挥附属医院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才能为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和提高科学研究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实验室的建设
  1.规划先行,总体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在医院实验室建设初期缺乏全局考虑,形成各科室的实验室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所以合理的规划和统筹建设是实现资源集约化的重要行动指南。医院的实验室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实验室,它需要与临床紧密结合,所以要建立一个服务全院各科室的中心实验平台,设计尤为重要。首要任务就是制定一个高标准、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建设规划,要明确建设的目标、方向、内容、突出特色等,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及专业发展方向构建实验室总体布局,将分散的实验室集中起来,并根据其相关性进行合并,这既能增加学科间的联系,又能降低实验设备的闲置率。精心规划是保障顺利实施的前提,设计应综合考虑选址、结构、环境、设施、各室功能、人员要求等因素,且设计方案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规范,如《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及其他相应的设计规范等。
  2.建立院级实验中心平台。建立院级实验中心是集中科研的人、财、物的最佳选择,既可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又可加强实验设备管理和使用,发挥规模效益[5]。应逐步撤销原属于各临床科室的实验室,按学科特点或功能进行调整、归并和重组,建立由科研处直管的综合实验共享平台。医院实验室的主要功能理当是服务于临床,应该利用学科特点,充分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既要满足形态学研究,也需有功能性测定,全方位地从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基因水平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及设备配置。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组织病理室、微生物室、细胞培养室、SPF动物饲养室、动物手术室等,应配备以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主导的各种大型设备,且各种大型、精密仪器应科学集中在精密仪器室,实行统一管理和合理安排使用。确保建设出一个高效有序的科研实验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医院的人才培养效率和科研产出。
  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实验室的管理
  医院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建、管结合,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管理人员,以保证实验室良好的运转状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保障。实验室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实验室的发展,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实施。实验室建成后如何理顺管理体制、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是实验室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包括实验室使用情况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6]等。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若出现任何问题,可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依,保障实验中心的有序管理和有序运转。比如,实行仪器设备专人专管制度,建立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包括详细的使用说明、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及技术资料记录等[7],创建实验室的信息管理平台,需到实验中心进行实验的科研、医务人员及研究生可通过注册、登录管理平台获得实验的相关信息,申请预约实验项目及实验时间。实验室需要一个高效的、爱岗敬业的科研管理及科研实施队伍,因此,必须对科研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利用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杜绝人浮于事,可定期组织科研和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掌握全新的管理模式,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以积累管理经验,开拓科研思维和学术眼界,从而提高医院的科研管理及实验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医院实验中心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并发挥临床优势,积极促进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成果相互转化、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可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科研水平和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细致的工作。在科研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需不断提高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基础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为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侯建成,朱文赫,张巍,等.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科学管理与创新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4):17-18.
  [2]王晶,邵雪梅.医学院校科研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121-123.
  [3]杨进.大型综合性医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5,2(3):29-30.
  [4]王辉,高俊,章津,等.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3):347-349.
  [5]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6.
  [6]郑奇.探讨研究型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高校管理,2014,5(12):256.
  [7]周立冬,刘庆,刘爱兵,等.综合性医院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2):107-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