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典文化与人文素养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经典能使人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其气质。”笔者拟通过在中职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探索出一条提升当代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典文化;中职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029-02
  按照传统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主要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艺”之学,但现在《乐经》已失传,故其他“五经”就成为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的源头。《现代汉语词典》将“经典”解释为:“①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②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③著作具有权威性的。”《英华大詞典》对于“经典”的解释有六个子项:①“文豪,大艺术家,古典(经典)作家,古典主义者;②(复数)古典文学,古典语言(特指希腊、拉丁语言);③(复数)名著,名作,杰作;④[美]锦标赛、大比赛;⑤[俚]传统式样女服;⑥典范,楷模,典型事例,可靠的出典。”《新英汉词典》用五个子项对“经典”一词进行了阐释;①“文豪,大艺术家;杰作,名著;②[复数]经典(著作);(古罗马或古希腊)古典著作;③古典(指古罗马或古希腊)作家,古典学家;④传统的事件、典型的事例、可靠的出典;⑤[俚]妇女的传统服装。”综上所述,许多权威词典都比较完整清晰地对“经典”下了定义,“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一释则是本文所言经典的含义。这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
  周国平先生曾在《经典和我们》一文中指出:“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确实如此,一个民族的经典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它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更具有深刻的智慧美。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传统、重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朝代的更迭、战火的肆虐,还有数不清的天灾、人祸,这些都没能阻断中华民族历史的延续,都没能使人们遗忘或遗弃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积淀,是一个民族集体的记忆,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
  有学者这么认为:“从共时态地看,经典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最高文明成果组建的精神平台,它常常构成一个时代文化的标高;历时态地看,经典文化是几千年文化精粹连缀成的等高线,它常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原典。”中国经典文化正是那醇香而甘冽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使每一个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龙的传人的印迹。
  2000年元旦,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中华火炬传递仪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齐诵经典诗词。举办者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唤醒人们对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视。据调查:“对背诵经典诗文,73.1%的家长和86.7%的教师认为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培养有好处。”这些数字足以证明经典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不会有现代社会的发展;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不会有现代文明的辉煌。
  在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习读经典名著,特别是习读传统经典,同样是受人关注的话题。早在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就创设了“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生必修课。前者致力于提供欧洲文学名著的标准选目,后者提供了一个哲学和社会理论名著选目,这两个书目都包含大量的西方传统经典。关于经典对于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以及在教育中的作用,许多人都作了高度的肯定,肖云儒先生认为:“经典文化给予后世的惠泽是多方面的,既有某一经典作品留存下来的理性思考价值、知识智慧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又有隐藏在文本中的感性表达程式和理性结构模式。”王太峰先生也强调:“阅读经典能使人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中具有永恒性价值的知识和智慧能指引我们识别美与丑、善与恶,能使我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向前展拓;经典中的哲学思想涤荡着我们的灵魂,能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经典永恒性的价值能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从而陶冶人的性灵,开阔人的心胸,端正人的品行;而且阅读经典能使我们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内心世界,以消解尘世的喧哗与浮躁。”
  “经典”是人类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就能开发人的理性,拓展人的心胸和能力。“经典”还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经典阅读不仅是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而且是启发理性开拓胸怀的最有效的教育。
  我国古代的经典作品或浓缩了先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或体现了圣贤先哲对道德修养、伦理教化的价值规范。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知礼,无以立”的基本道德原则,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学习忠告,有“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的做人原则,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人格指南,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抱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赞歌,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与建构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及价值观念。
  我国当代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曾在《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谈道:“要读名作(经典),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作(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作(经典)’。”
  当代的中职生崇尚自由,追求个性,渴望自尊,但他们也不免于浅俗、自私,传统的美德对他们而言,如遥远的星辰,模糊而遥不可及,他们对未来一片茫然,他们中很大部分眼看就要成为无根的人。对他们来说,阅读经典或许是一条自我拯救、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重新获取一种日渐萎缩的道德力量。严肃的阅读或许是一种坚守自我不被同化的有效办法,一种找回自我世界的办法。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更加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的心灵被蒙蔽已久,他们更加需要精神之光的照耀。”“经典阅读是用那些人类历史上永恒的经典著作滋润学生的心灵,唤醒人的良知,是一种严肃的精神活动。经典阅读是提高人文素质的一条捷径。因为经典是具有大智慧、大悟性的先贤圣哲对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思考、精辟见识,是人类崇高思想的记录,具有普遍永恒的启迪作用。后来人在遇到人生困惑迷茫时,不需要再去苦苦思索亲自探寻,通过阅读经典与伟大心灵交流沟通,理解学术精华,体悟思想感情,敦行不怠,就能升华精神,完善人格,步出困惑,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通过经典教育,引导学生重新与传统文化接触,使中职生们不再成为现代社会中“漂泊的心灵”与“失根的兰花”,的确不失为当前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
  [2]郑易里,曹成修.英华大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4.
  [3]王余光.传统经典阅读的当今意义[M].转引自互联网http://www,cnki,net.
  [4]肖云儒.经典文化五题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
  [5]王太峰.浅谈经典阅读[J].绥化师专学报,2004,24(1).
  [6]钱理群.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J].基础教育,2006,(12).
  [7]王耀平.经典的意义[EB/OL].转引自互联网http://www,cnki,net.
  [8]丁剑刚,王生钰.试论经典阅读的目的与方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