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中的主要学科,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该学科的教学方法给予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话被学生奉为金科玉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尊重,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教学目标达成愈加困难。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作用;发挥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尤其是数学教学,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先理解才能掌握,教师事无巨细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作用不大,最好的办法就是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验证,进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地位没有进行客观的认识
  当前我国的教育背景是应试教育,在这样的制度下,大部分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班级的排名情况,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培养,究其原因,是因为广大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其将来数学学习的影响与作用。当前,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45分钟,教师的讲解占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教师对学生逼得太紧,没有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课堂时间,教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之教师意识不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
  (二)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哪个科目,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必不可少,师生之间是否实现有效交流,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直观显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所用教学方法不具有灵活性,教学手段生硬,不懂得及时变通。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亲密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越来越远,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学习短板和知识盲点,导致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回应,师生互动不够,这也是导致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
  (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较少
  在我国大部分小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活动极少,学校对学生教学活动开展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面,片面地追求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学生长期在这样压抑的教学氛围下,渐渐对数学学习没有了兴趣。在我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虽有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差较远,且因为场地和道具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活动主体性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导致小学教学过程无法正常有序地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科学及时的培养,学习能力没有显著地提高。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
   (一)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当前部分小学的数学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落后,这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是极其不适用的。对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正视自己,继续发扬自身教学优势,对于教学方法的缺陷和短板,也要进行及时的制止与改正,不能因为自己的固步自封,耽误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思想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拓展现有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丰富化、多彩化,在课堂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自主学习。
  (二) 要全面提高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習过程中的辅助者和指导者,首先要意识到,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较为枯燥无趣的,教师要运用专业的数学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使数学课堂“活起来”。而所谓的“活起来”就是要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地发展与提高。对于学校方面而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招聘门槛,把好教师的质量关,引进优秀的年轻人才,为学校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除此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日常教学方法,要注意在课堂给学生留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解四边形边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四边形,并进行角的测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来,加深对当堂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三) 教师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不是存在于学生课本中的,它来自我们的生活,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要引用恰当的方法将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巧妙的结合,使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在教学中,注意维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比如,我在进行货币知识章节教学时,首先拿出了许多大小不一的人民币,让学生意识到货币的概念和主要用途,两张50元人民币加起来就是100元,两张十元面值人民币加起来就是20元,将班级布置成了一个小型超市,让学生轮流扮演消费者和收银员,增加学生的课堂知识实践机会,提高他们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倍增,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四、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理念日渐深入,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耽误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课堂地位进行客观的认知,及时发现个人教学方法中的失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2-45.
  [2]董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3):00029.
  [3]张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3):215.
  作者简介:
   徐晓林,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光明山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