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感培养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语感积累的过程就是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过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生语感主要应在朗读、想象、品析和情境中培养。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感培养;策略
   语感是人们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语感积累的过程就是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烦琐的分析,而更多地注重学生自主的感悟。在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获取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获得情感熏陶。
   1.教师范读,体会语感
   教师范读对语文阅读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优美的教师范读,能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从而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等,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受到熏陶和感染。
   2.学生诵读,发展语感
   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训练语感、积淀语感、发展语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荷花》一课第二自然段中,“挨挨挤挤”“冒”等词语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荷花的美,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反复地诵读,细细地品味,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的语感在诵读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理解直观和形象的事物。教学中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引导他们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如,在对《黄河的主人》一课最后一句话:“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反复阅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逐渐产生一幅“黄河浊浪排空”的画面。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在这波浪滔滔的黄河上,小小的羊皮筏子贴着湍急的水面漂流。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靠着那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面对这惊涛骇浪,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这就使学生产生了“艄公是黄河的主人”的感受。通过引领学生认真品味,想象这种意境,学生很自然地就领会了作者对艄公的赞颂和敬仰之情。
   三、在情境中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感知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这是语感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情感,强化感知。如《桂花雨》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这句话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摇桂花的情境,然后问学生:如果你身处桂花雨中,会是什么心情,会有什么感受呢?这种情境的创设,引领着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愉悦的情绪,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了句子的含义。
   四、在品析中培养语感
   学生的语感是在品词析句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阅读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词妙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1.比较:在阅读教学中,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品读、揣摩、挖掘语言文字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感。如《“番茄太阳”》一课,“番茄太阳”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一处“番茄太阳”所表达的含义都不一样。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体会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然后通过品读,重点感悟第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通过朗读、比较,感受明明那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让学生明白“番茄太阳”一方面包含了作者对明明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指的是明明的童心就像“番茄太阳”一样美好。
   2.调换:所谓调换,就是把句子中要感悟和理解的词语换成另一个相近的词语,两者比较,让学生品味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和精当。如在教学《燕子》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这句中“痕”字使用准确,将“痕”字换成“根”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
   3.揣摩:古往今来,每一首好的诗文都会有一些精妙的字眼,这正体现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江雪》一诗,描绘的是一幅悲凉凄冷、寒江独钓的画面。诗中“寒”字用得最为精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寒”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身世和经历,揣摩在寂静的寒江上独钓的渔翁的心情,从而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
   总之,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实践,不断训练,学生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1]许华闽.语感培养中“爱”的作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1(3).
   [2]李厚荣.英语语感培养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7(6).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5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