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由‘扶’到‘放’,培养独立识字习惯;教给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拓宽 途径,巩固识字效果”等方面,探讨中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有效地巩固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中年级识字教学;习惯;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对识字明确提出:“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可见小学阶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识字教学毋庸置疑地成了我们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到了第二学段即中年级,它对识字的目标要求如下:“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对比《语文课程标准》一、二学段的识字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到了中年级后,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已从识字教学转移到阅读和习作上,但识字任务依然极为艰巨,不容丝毫松懈。从识字量上看,中年级的识字量比第一学段略有减少,但它提出了“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这一相对更高的要求。随着课文篇幅的增长,识字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与文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识字教学更强调的是语境中识字,把识字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在读写中完成识字任务。阅读量大幅增加了,然而课堂上留给识字教学的时间却相对减少,加上学生开始大量接触书面用语,生字“生”的程度比第一学段高很多,这些因素向中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战。
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依然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绝不能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却把识字教学走过场似地一掠而过,而要从文本出发,依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创设活泼有趣的识字环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中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
一、由“扶”到“放”,培养独立识字习惯
中年级学生已有第一学段两年的识字训练,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因此,中年级的识字应改变那种“手把手”的教学方法,而以“自主识字”的方法为主,鼓励学生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我们认为,教师必须敢于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手一起抓,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经验去自主识字,摸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养成识字习惯。
进入中年级,课堂留给识字教学的时间减少了,识字难度就更大了,对于学困生更甚。在课堂外,我们开始培养学生预习中识字的习惯。因此,我们首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1)初读课文时,遇到拼音要多拼读几遍,不会拼读的字请教家长或做个记号。(2)给课后的生字加上拼音,想办法记住字形。(3)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尝试运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弄懂不理解的词语。这样一来,有了“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分析含义”的预习“三步曲”,学生在课前已掌握部分生字,扫清了阅读障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保证了阅读教学的时间。当然,在培养预习习惯的起始阶段,要是能征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把预习的要求与步骤,利用班级邮箱、家长会等渠道告诉家长,让家长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待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后,家长也就可以慢慢“放手”,完全让孩子独立完成“预习—识字”的任务。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放”的度,该放手的大胆放,难放手的逐步放,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每个字的音节、部首、结构、组词等任务,可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鼓励小组成员间交流识字方法、经验,利用生字卡片、组词游戏、编故事等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检测汇报识字情况时,教师立足于“引导者”的角色,讲在重点处,点在疑难处,集中精力重点教学学生觉得有困难的生字,在课文表情达意中起重要作用的字或笔画多、易出现笔画错误以及日常出现相对较少的字。这样处理,避免了教学平均用力,也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虽然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但是随着中年级教学重点向阅读方面转移,识字教学更应坚持“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识字。
我们在识字教学时,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1.比一比识字法。教学时,根据生字的结构特点,启发学生说出形近字、同音字,并将新旧字进行比较、识记。
2.加、减、换相结合识字法。这是我们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即“加一加”,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减 一减”,给熟字减偏旁组成新字;“换一换”,给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这几种识字方法学生大都能较熟练地运用,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识字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
3.编谜语、编故事识字法。对于一些构字复杂、笔画难写的字,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编谜语、编故事等方法记住它。当然,每个学生所编的故事、谜语不一定一样,只要有助于他们读懂字音、识记字形就行了。
4.查字典識字法。中年级识字更强调的是在语境中识字,随文识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理解一些关键字词,在文中表情达意起重要作用的字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给生字词选择合适的字义、词义,识字效果会更好。比如,在三年级《画杨桃》一文教学“和颜悦色”一词时,可以先让全班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了解老师在什么情况下“和颜悦色”地说这番话的,突破词语的意思,理解“要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道理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宽途径,巩固识字效果
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回生字会大量出现,教师需要创设多种途径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加强汉字的复现与巩固。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资料,在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
实践告诉我们,巩固识字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与生字多接触、多见面。为此,我们每个学期开展以“好书推荐”为主题的班级阅读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由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向班级推荐好书,丰富班级图书角藏书。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分享阅读感受。期末评选最受欢迎的图书,为推荐者颁发奖状。同时结合学校读书节系列活动,评选班级阅读之星,树立阅读先进典型,带动班级形成阅读的热潮。丰富的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多阅读带来的是阅读量的扩大,阅读量的扩大又反过来促进了识字量的增加,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认写结合也是巩固识字的好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内、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等摘抄下来,加以熟读背诵,并鼓励学生把积累到的好词好句、优美文段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小练笔、习作、日记等,挑选优秀的习作编成班级习作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习作的乐趣。由于受识字量的限制,学生在习作中必然会遇到不会写的字,应鼓励学生先用拼音标注,在习作完成后再查字典找出合适的字。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认字量,又提高了词语运用的能力。
总之,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应以具体语言环境为依托,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在阅读中、在运用中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只有这样,中年级的识字教学才能与阅读教学和谐相处,促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郭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