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语文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教学既是创造性的教学工作,又是要求运用语言、文学、音像、造型等方式方法进行形象化的教学。因此,语文教学艺术也是一种"物态化的审美创造"的特殊形式。语文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应包括六个方面即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启迪思维、学会应变、学得高效和绐予享受。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艺术;语言魅力
   一、激发兴趣一一自需力(自觉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者。"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才的摇篮。"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兴趣的支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造成获得最佳效果的有利条件。
   二、吸引注意一一向心力(抓心力)
   教师每上一堂语文课,不论拿到何种体裁的文章,不论教学何种内容的知识,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要提问题,启而得法;讲析课文,由浅入深,层层揭示,环环相扣。这样学生的心就能抓住,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教师就似手拿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有节拍地指挥,使所教的内容化为音符,伴随着美妙的旋律,流进学生心田,潜入学生的记忆深处。学生始终能开展积极思维,引起种种联想。
   于漪老师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她一登上讲台,自己就先进入"角色",完全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讲起课来,娓娓动听,给人以人迷之感。另外,教师的体态语,用的教具、板书,以及电化教学手段等等,都是吸引学生注意的因素。
   三、启迪思维-一创造力(原动力)
   语言的艺术,就是思维的艺术。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就是对作者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的分析解剖。俗话说:"浇花要浇根。"根深才能花红叶茂。教书也要教"本",育人要育"心"。这"本"就是语文所体现的人类观察分析认识和表现事物的科学思维方法成果;这"心"就是学生的"心智"。
   从宏观上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是时代的需要。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如何启迪思维?
   首先,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培养创造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重要途径。 指导学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其次,安排适当的训练序列。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抽象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灵感思维训练。
   再次,教師要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其次要有科学的教学观。
   四、教会应变一一机智力(反三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的看法是:"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他用一句话归纳自己的教育思想,那就是"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要让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目的,关键"惟在启发导引"。这"启发导引"者非教师莫属,"责任全在教师身上"。 语文教育若能在传播语文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为培养起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其日后在终身学习中受益,岂不功德无量?叶老认为教师应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之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希望学生"举一隅"而从此学得方法,养成习惯,自己去"三隅反",就必须紧紧抓住教材这个"例子",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凭借"。只有这样,学生的反三力才能培养,学生的机智才能培养,学生才会应变。
   五、学得高效一一功利力
   课堂上少讲、少分析、少考,引导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接受言语训练。在减少讲授时间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即增加教学的有效劳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就是在教师的激励、组织、启发、诱导下,学生主动地获取语文真知,逐步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初步地掌握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终至形成习惯提供基础。这样的学习思考、研究和练习的过程,使学生能自始至终多方面受到严格认真的语文训练,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比起把学生当作容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六、给予享受-一审美力(乐学、好学)
   一切教学艺术都一定要给人以美感。因为艺术的本质是人对现实的审美观照。语文教学艺术应具有美的属性。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语文教学目的本身就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条件。语文教师对传授的内容,倾注了教师自身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师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语文教学整体的艺术形象。这样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本身力量的对象化。
   总之,艺术是无止境的,语文教学艺术也是一样,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倾注满腔热忱的爱,给学生真实的东西、终身有用的东西并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苏)瓦·亚·苏霍姆林斯基著,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5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