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越来越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而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出合格人才,这是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做法就这种办学模式作一些浅谈。
   关键词: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正在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模式之一,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包括7个方面30项政策,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这是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从职业教育角度,共同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只有切实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意义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转型,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和以前的校企合作不同,可以說是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国家出台相关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在政策上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企业和学校紧密结合,在需求和资源等方面联动,使"产"和"教"充分融合,共同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关键是在于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协同发展,只有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和社会的需要长期保持一致。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多数仍处在低水平合作阶段,学校仅仅是企业招工的场所,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也仅仅从事简单的粗放的流水线工作,对技能没有任何要求,和其他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无论是工作环境、技术要求、薪资待遇等都没有区别。究其原因,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准入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虽然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教育部颁布的众多文件中将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并不健全,也没有明确的政策和资金上的配套措施,所以从根本上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缺少制度上的保障。其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校企深度融合,需要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编写和企业生产实际结合的教材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任何约束必须到该企业工作,国家也没有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企业来说,后期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前期投入的损失,企业是趋利的,没有利润还要承担损失,因此没有企业会愿意这样做。再者,部分学校在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人才培养模式等已经形成一定格局,如果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调整的话,可能会出现每过几年专业设置就要调整一次,师资配置也要调整一次,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也要调整一次,这对学校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总之,缺乏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整体性、系统性政策供给,激励保障服务还不到位,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各司其职、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尚未健全。
   三、我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校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办学模式。先后有:1、学生就业合作模式。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寻找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推荐毕业生前往该企业就业,企业对意向学生进行面试,择优录取,双向选择实现就业,这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最早、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2、生产实习合作模式。为了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对接就业企业,学校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在合作企业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既充分利用了行业企业优质丰富的资源,又切实加强了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实现了教育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3、订单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用工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拿出一些名额给学校,学校根据名额数及企业用工需求在该专业中进行宣传解说,择优录取有意向到该企业工作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关注度高,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逐步实现了毕业生的高水平就业。4.冠名班合作模式。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上海名古屋刀具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该企业在我校建立"名古屋刀具"冠名班,冠名班的学生每月享受200元生活补助,成绩优秀者还可以享受奖学金。为了更好地开展合作,使学校、企业、学生实现三赢,学校和企业专家就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研讨,具体做法包括:共同修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设计具有岗位特点的实训项目书,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企业承担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比如我校和上海名古屋刀具有限公司在一些重点课程实行"一课双师"制度,企业每月会派工程师来校授课1周,每学期共计5周,企业工程师分别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并对学生理论学习情况和技能实训结果进行评估打分,分数计入到这门课程的学期总评成绩中。"一课双师"的教学模式,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撰写授课教案等相关教学材料,充分利用了学校专业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企业工程师熟练地实训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取长补短。5、名师工作坊合作模式。
  为了提高中职教育的育人水平,2016年安徽省启动了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其中有一项就是名师工作坊建设,我校共有郝蕾、丁胜武、葛宪金领衔的三个名师工作坊。工作坊长期聘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校担任专业课的讲授任务,他们引入了企业文化、企业元素、企业的设计理念,使学生了解了该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避免了闭门造车现象的发生,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贴切企业生产需要,提高了学生毕业的就业率、对口率和巩固率。名师工作坊合作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思路与方法,培养出了优秀的设计人才。比如郝蕾名师工作坊培养的学生参加宿州市和安徽省平面设计和影视后期两个项目的比赛,多人获省市级奖项。学生的技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生以优异的技能回报学校与企业,让校企双方达到了共赢。
   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建议
   政府要通过立法等行政手段,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来。比如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合作信息;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避免同质化竞争;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交流牵线搭桥;牵头建设职教集团、引企入校、建设具有生产性的实习实训基地等。对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企业,政府要给予企业资金支持甚至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让企业感到参与其中不是赊本的买卖,提高企业参与的热情。学校要有专门机构负责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整体规划、研究、管理、监督,要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和工作制度,同时要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别外,大部分中职学校几乎都是公办学校,为保障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能否尝试让合作企业入股或参股,这样既增加了学校办学的资金来源,也让企业和学校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学校办的好就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和回报,企业不再是局外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也会越走越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能够切实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通过与产业的深度合作,主动与市场对接,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与产业发展相协调,促进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我国更快迈入制造强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冬梅,罗诗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职教论坛》2014年35期.
  [2]张靖,秦振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年2期.
  [3]梁静,戴晓琴,杨帆.《职业院校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河南教育》2018年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5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