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化教育理念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為探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本文介绍了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开设现状,从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经费保障等层面分析了目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特点,探讨了多元化教育理念视角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多元化;教育理念;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216-03
  针对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日益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人持续增多等问题,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教育部于2016年新增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健康服务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其具备现代健康理念、健康服务与管理知识与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随着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现状
  自2016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原广东药学院)、成都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5所高校招收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四年制)以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在我国迅速兴起,目前国内共有59所高校开展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医药学背景(不含中医药)院校约22所,中医药背景院校约14所,理工背景院校约7所,其他11所。目前各院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已完成了培养方案的制订,确立了各自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
  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教学内容涵盖面较窄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对健康服务业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其中,医疗服务是健康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健康保险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健康管理与促进不仅面向健康和亚健康人群,还应该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其内涵非常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此外,支撑性产业,主要包括药品、医疗机械、保健用品、健康食品等研发制造和流通等相关产业,以及信息化、第三方服务,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是能广泛服务于健康服务业(及其支撑性产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然而,从最早开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几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分析,目前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多围绕健康检测、评估与干预技术和能力等内容来设置,目标局限在掌握健康管理技能,只涉及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而支撑性产业几乎没有兼顾。实践教学目标的偏差、教学内容涵盖面过于狭窄,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健康服务业的全局认识,最终可能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形式较单一、校企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由军事训练、课程实验、实验室开放(课外科技活动)、暑期社会实践、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构成。少数学校增设了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模块。但总的来说,实践教学形式还较为单一,最关键的毕业实习依然采用传统的“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由实习单位指导,学校统一管理、定期监督考察”的形式,由学校和实习单位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然而,当前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存在于“互联网+”“大健康”与“健康中国”“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以及“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等多重背景之下,在拥有良好机遇与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严峻的形势。传统的毕业实践形式存在“学生人数过多,而指导教师偏少”“学校教师示范,学生机械练习,学习积极性较低”“实习单位指导人员技能强,但教学经验和水平不足”“学校监管困难、不力”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新办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不少高校都通过借鉴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在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进行了诸多改革尝试,校企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有效解决实践教学难题的重要举措[1]。但健康服务与管理作为新专业,大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尚处于建设规划阶段,实习基地建设刚刚起步,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三)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科学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
  作为高等教育资源中的主要资源之一,经费资源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经费资源的配置贯穿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并以其特有的形式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从实践教学层面看,经费的缺乏往往会阻碍学校实践教学的发展。经费的缺乏必然会带来时间教学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仅降低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也会将一些不应属于学生的压力增加到学生的肩膀上[3]。健康服务与管理作为新办专业,从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经费,其中实践教学的投入比例最大。在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兄弟院校调研过程中发现,经费严重不足,是影响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和完善的主要因素。虽然目前相关院校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有一定的倾斜,但在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上还做不到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经费投入计划,科学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运行效率偏低。相关调研发现,实践教学的经费保障已经成为专业师生普遍担忧的问题。
  三、以多元化教育理念指导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是将其组成体系的各种要素进行协调发展与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其整体的综合增长和集约提高[4]。结合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特点,从其实践教学层面看,多元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了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多元化、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多元化。   (一)实践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多元化设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人群的逐渐庞大,以及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5]。黄小玲等人提出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应包括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与决断能力、预测能力等几个方面,但如果针对不同的就业方向(培养方向),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又应该具有内涵的差异性,如中医药健康管理、健康休闲运动产业和移动健康产业之间就存在明显的差异[6]。市场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特点,在通识能力的基础上更需要个性特色的专业能力。因此,各高校在结合相关资源条件特色办学的同时,注意避免趋同性培养模式与健康服务业市场多元化的需求造成的供需矛盾。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解决目前实践教学目标偏差、教学内容較窄的问题,可以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之间突出重点,但还必须兼顾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的实践。
  (二)建立校企合作多元教育机制、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现存的有一定合作但合作不够深入、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难以实现的问题,已经制约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7]。目前校企合作多从宏观发展的层面制定文件和章程,往往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内容,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以务实的态度完善文件章程的共同制定,另一方面,还应该组织企业导师学习实践教学培养的文件,使他们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熟悉培养中的要求和标准。此外,针对实践教学基地相对单一的问题,还是要充分发挥各学校自身的能动性,积极与卫生、教育、健康服务业所涉及的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与医疗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健康保险机构,以及健康服务支撑产业的相关机构广泛联系和合作,维系现有实践基地有效运作的同时,不断拓展丰富实践基地。此外,在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方面,围绕教师的重大应用内科研项目和大学术创新创业项目开展项目训练(往往涉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有助于衔接课程学习和实习两个环节,能引导学生认清市场和激发其学习热情,是目前值得大力推广的实践教学形式。
  (三)实现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多元化
  教育经费投入,是指为了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和劳动能力而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它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费用总和[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要以国家财政拨款,辅以税费、非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赠、集资和教育基金。但目前财政投入多偏向重点高校、社会各界对地方高校投资意愿不高、多元化筹集经费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9]。健康服务与管理作为新专业,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经费短缺和经费运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院校应通过转化科技成果、创办科技产业、推进与健康服务管理相关企业的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实现创收,并将所获得的收入用于教学经费投入,同时因为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联系、加大了高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社会投资或捐赠,为健康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四、展望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培养健康服务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健康服务与管理作为新办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产业和行业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如目前健康保险机构也在拓展健康管理业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如何结合行业产业发展背景,不断适应并调整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始终是摆在一线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下一步,我们将在广泛调研和实证的基础上,整合国内外生命科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科学等多科学的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潘华峰,吴思臣,葛昕,等.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的实证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176-1178.
  [2]王威.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经费资源配置优化路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7.
  [3]蔡文倩.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4]周璇,刘悦男.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理念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J].学术交流,2008,12(24):303-306.
  [5]万广圣,郑国华,杜小磊,等.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9):127-128.
  [6]黄小玲,曾渝,钟丽.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6(25):821-823,827.
  [7]任建萍,刘肖肖,莫以凡,等.健康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6(31):82-83.
  [8]樊思.四川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统筹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9]尹聪莉.湖南省高校教育投资多元化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