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免疫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微课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很大推动作用。根据免疫学的教学现状和特点,本文从免疫学微课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阐述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免疫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推广信息化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打下基础。
  关键词:微课;免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250-02
  随着生物医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不断深入,免疫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免疫学现已成为临床专业、护理专业、生物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实际能吸收的知识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以提高课堂有效度。
  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其主要差异就在于前者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制作的教学视频,其不受时空限制,可供学生自主、便捷和个性化的学习。免疫学的理论内容相对枯燥乏味,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易接受。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微课在高职院校免疫学教学改革当中的应用。
  一、高职院校免疫学教学现状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免疫并不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但是当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以后,又总以“难”来评价这门学科。对此我进行了反思,认为其难度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学科自身特点。免疫学当中有很多专业词汇和术语是平时很少接触的,因此对学生而言十分陌生,再加上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时候都有一定难度。而由于免疫学的知识一般都是前后相关的,因此很容易造成知识的脱节从而形成“难”的体验。二是学生知识背景薄弱。免疫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开课时间较早,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高中的生物和化学是他们学习这门课的储备知识,而由于文理分科的存在,学生在高中对这两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本身就参差不齐,再加上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足,学习起来当然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
  二、微课教学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教学的设计
  一个优秀的微课作品必然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尤其是在微课的设计上。微课的设计主要包括选择主题、收集素材、时间分配和呈现方式四个方面。
  关于主题选择,通常会选择平时授课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者重要章节中的知识点。例如,在免疫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免疫的概念和三大功能、免疫器官的组成、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补体的激活途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Ⅰ型超敏反应等。下面我们就以免疫学当中的Ⅰ型超敏反应为例,分别对素材收集、时间分配和呈现方式展开讨论。
  首先,是素材的收集。对于医学生来说,收集医院里的临床病例无疑是一种最常见的素材收集方式,除此以外,影视作品里的相关片段以及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模型都可以作为素材呈现在微课作品里。收集的素材越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就会越感兴趣,越想观看和学习。比如在Ⅰ型超敏反应当中,我们可以举平时生活中春季出門踏青导致花粉过敏的例子,也可以用电影《傲娇与偏见》当中演员迪丽热巴扮演的唐楠楠收到鲜花以后过敏的例子,当然也可以举医院中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例子,使学生能提起学习的兴趣,从而为下面讲它的机制和防治做铺垫。
  其次,是时间分配。对于微课而言,时间不宜过长,要充分体现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地分配所要讲授的内容,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以Ⅰ型超敏反应为例,假设视频共有8分钟,那么开头的导入不能超过45秒,Ⅰ型超敏反应的表现、机制和防治是讲授的主体,时间大概在6—7分钟。而其中机制又是被很多学生认为是难点的部分,因此,在时间的把控上长短要适宜,长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过短又无法将内容解释清楚,一般控制在1分半钟左右为宜。最后再花1分钟时间总结本次微课内容。
  最后,是知识点呈现方式。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简单、快捷、有趣的学习方式,微课恰恰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微课作品呈现时应当体现简洁、精良和高效的特征。微课当中的文字不宜过多,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和普通的PPT没有太大差别,能用图片和动画来呈现的东西就尽量不要用文字来表达。比如在讲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时,我们就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过敏原进入机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的过程,再适当配以文字说明,使内容简洁明了,学生学习起来思路也较为清晰。
  (二)微课教学的实施
  微课的使用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堂上使用,二是课下的使用,包括课前和课后。前者主要与教师的讲授相辅相成,后者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
  1.微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我们通常会在讲授内容的重难点部分播放微课,但是仅靠观看很难使学生将微课中几分钟的内容都吸收进去,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介绍和讲解。教师可以先请学生表达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和自己认为理解有困难的地方,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再做详细讲解。除此以外,免疫学的实验过程中,也可通过播放微课的方式给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边观看边操作的方式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教师只需在关键步骤处指点学生即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们的操作节约了时间。
  2.微课在课下的使用。除了课上的使用,学生在课前及课后也可通过观看微课的方式达到预习和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云课堂,学生通过云课堂自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预习阶段,微课的难度不宜过大,可以用一些案例导入本次课的主题,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非理解内容本身。在复习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微课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穿插一些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
  (三)微课教学的评价
  教师应当对微课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除了在课堂上观察学生观看的反应,也可以在课后通过云课堂布置一些题目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并统计题目作答正确率,就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做一些讲解。学生评价可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微课教学的满意度,尤其是相比单纯的传统教学。同时也可以倾听学生意见,制作学生喜欢观看和容易接受的微课类型。通过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结果,进行总结反思,从教学文本、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教学风格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微课质量。
  三、免疫学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免疫学微课教学虽然已经逐步使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从微课制作本身来说,免疫学选题比较困难,很多重点和难点都比较抽象,很难与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因此给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一个优秀的微课作品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应该是值得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的,但是学生通常在观看时会重形式而轻内容,或者选择性观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从而降低了微课教学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提升自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检测,争取每节微课都能让学生收获新知识,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推进教学方式的革新,信息化教学步入课堂渐成常态。微课教学作为信息化教学中最基本的元素,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微课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微课教学,应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而这也恰恰符合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混合式教学正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只有将传统课堂和网络资源二者充分结合,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当然微课教学在发展和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姜蔺,韩锡斌,程建.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65.
  [2]周丙锋,谢新水,刘星期.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效果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9):30-36.
  [3]陈算荣.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当前面临的问题[J].高教学刊,2016,(7):15-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