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然而,现行语文课型不仅忽视了师生互动过程中知识的主动建构,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旧的课程形式,创新课型也是必然。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意义,探究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创新
  实现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的深化,需要创新课程类型的支持。新世纪,许多语文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成果优异,很难想象这些优秀、科学、动态的教学科研,能否得到以教师为主导旧的教学模式的支持。可以说,没有教学模式的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只能是空话。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越有成效,课程类型的研究、改革和创新则会越有多样性。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意义
  课型,简言之,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是指教师每分钟应该做什么、学生应该做什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阅读课、写作课、背诵课、讨论课等。因此,课程类型的研究与创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好的课型不仅使教师更容易操作,而且使学生学习更有效率。甚至一些优秀的课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类型的研究与创新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
  2.1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的一般方法有背诵法、口语分析法、评语法和猜测法。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进行“试讲”和“回讲”。例如,学习《木兰诗》时,首先让学生“试讲”这篇文言文的现代文翻译及中心意义。提前一天告知学生A,她需要讲《木兰诗》,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从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着手准备;其次,教师记录学生未讲清楚或未提及的内容,为“回讲”做准备。最后,“回讲”中对学生讲透的知识点给予点评表扬,对未讲清或未提及的内容给予指导。从而,使学生对《木兰诗》有了一定记忆,进而使学生整合记忆,总结出自己的理解。此外,朗读时,应该注重学习前的“预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打破对文言文内容的陌生感。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创新教学课型,还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课堂效率。
  2.2小说教学
  小说教学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感知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作品的内容,包括文章的框架、思路和主要材料。他们应该首先感受到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美丽的形象。教师应针对以上要求,创新课程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情节结构。例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对故事主线有一定了解,知晓故事是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过程为主线,穿插对往事的回忆;其次,明确故事背景,让学生寻找父与子的互动,分析文中“我”与爸爸的情感变化,即情节发展的脉络;最后,引导学生记录文中事件的发生时间,划分场景,在串联场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作者是由时间整合人物与事件的,从而确定小说的中心事件。
  3.散文教学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知,表达了作者的抱负、情感、自我表现,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批判,揭示了作者的人格和个性。郁达夫认为散文是“个性的表现”;朱自清认为散文是“表达自己”;刘白玉认为散文是“血”与“情”的“燃烧”,是情感奔放的“精神咏叹”。因此,我們不能把从散文总体上概括出的特点,刚性地运用于每一篇散文中,如题材广泛、形式和精神上的差异等,这种教学只能导致学生对散文文体的结构特征和审美特征的粗浅把握,难以从散文的人格特征上加以考察。笔者对创作者的艺术思维活动特点做了深入分析。首先,要区分散文种类,确定教学重点。如记叙文一般是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小插曲、场景等。然而,人类叙事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乃至整个人生的具体而深刻的主观感受。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情感在人物刻画和生活碎片中,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又如《蜡烛》讲的是德国士兵遇到“老妇人”的故事,“老妇人”没有因为他是别国士兵就举报,反而抱有一颗宽容的心,感染了德国士兵守护和平之心。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精神力量及精神信仰的感染力才是强大的武器。再如《老王》讲的是“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他的精神却不贫穷,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落魄而仇恨社会,而作者敬佩老王的精神,对老王多有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怀抱一颗爱心。其次,明确作者的主观感受,如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描绘人物的行为、场景,寄情于物。最后,意境的创作往往成为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和结构,情感的表达与作者的创作心情密切相关。因此,分析其意境及相应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清晰、高度个性化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此外,论辩范畴强调运用文学意象进行论证推理,但不注重逻辑推理和严谨的论辩,而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艺术性。
  4.结语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数中学语文课堂采用固定式阅读教学,即分析课。分析类课程以其内容全面而著称,能够更清晰地梳理课文中的重点。然而,单一的课程模式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使课型多角度、多样化,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景德.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J].新校园(中旬),2016,2(02):145-145
  [2]杨青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J].新课程(中),2016,11(10):146-146
  [3]林荣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7,4(05):154
  [4]纪庆艳,田继承.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6,7(6):147-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3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