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话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教育方针要求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将德育摆在首位,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德成而才备的说法,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其次才是成才。为了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模式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德育教育;应用探究
  传统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教学课堂相对枯燥,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传授书本內容知识。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十分有限(只有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的环节)。学生学到的德育知识也很抽象,通常不容易理解。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被称作互动式教学、交流式教学。对话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之处在于,除了传授抽象的文字知识外,课堂中教师还需根据教学内容涉及相应的教学体验模板,号召学生参与到模板互动中,换言之,就是将教学内容当堂实践。学生在学习文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体验互动,能够增强对所学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话教学的优势
  (一)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通过对话教学,学生可将所学的德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原本抽象的德育知识在体验过程中逐渐清晰,学生接触的不再是缥缈的文字,而是自身体验。这样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的记忆更牢固,应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二)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学生的课堂兴趣不足。在实行对话教学后,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变成了参与者,学习兴趣自然得到了提升,课堂出勤率及总体成绩也必然会上升。
  (三)给教师以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
   传统的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专业教师的自我发挥空间。对话教学解除了这种禁锢,在对话教学课堂中,体验的模板由教师设计,模板的心理学依据和教学方向也由教师权衡,体验完成后的反馈讲解阶段,更是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种种变化都意味着教师的自我发挥空间大大提升了,同时也丰富了小学德育教育这门课程的授课形式,课程不再是千篇一律,学生在选课时也会更有针对性。
  二、对话教学在小学生德育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对话教学在小学生德育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流程如下:设计体验模板—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体验反馈和教师讲解。其中,设计体验模板是对话教学的核心。模板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编排和改变,现以小学生德育教育课程要求为例,举例说明对话教学的实施流程:
  以“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为例,模板的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首先是注重倾听(10分钟),让学生互相倾听对方的烦心事,在倾听过程中体谅别人;第二步是倾听反馈(20分钟),学生倾听完对方的心事之后,应给出自己的意见,意见可以是安慰性的,也可以是反驳性(启发性)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移位意识”,即理解别人心境的意识,在这种意识之下做出本我意识的反映(反馈);第三步是讨论环节(30分钟),讨论由教师主持,可在学生中随机挑选,分析他们的谈话内容和反馈内容,让学生们对反馈的信息进行讨论:这样回复是否恰当?是不是还有更高情商的回复?要注意讨论环节的核心是学生们的讨论,而不是教师的主导,是“百家之言”而非“一家之言”;最后一个步骤是教师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的内容是针对对话课堂涉及的心理学知识,以前文之例,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人际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及其心理学依据,然后,根据方才进行体验的课堂内容总结概括,接着,阐释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在朋友有困难之时,要设身处地地为朋友着想,不可以幸灾乐祸,更不可以落井下石”,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准则。
  对话教学尽管有许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遵循正确的方法和准则,否则,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主观意识
  以前文为例,教师在讨论环节之前,应当询问被举例学生,是否同意作为例子供大家讨论,这一询问涉及倾诉和反馈的双方。如果学生不同意,那么教师不可以强迫学生说出自己的谈话内容。
  (二)讲解要深浅结合,既有启发性又可以被学生理解
  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避免喊口号,同时,也要避免涉及太过高深的心理学知识(如以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个体集体无意识理论对教学结果进行阐述),而是要深浅结合,既要让学生学到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又要让学生达到最基本的教学效果——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积极参与交流的重要条件,由于双方生活背景、知识水平不同,必然会有思想观点、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因此实施对话教学,需要双方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在差异的基础上求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其他学生要以平和的心态倾听发言学生的观点。只有这样,各种不同的观点、诉求,才会在交流对话中交汇融合。
  总结
  对话教学符合我国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对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能力的知识分子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日后将会成为小学德育教学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但是,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而要不断探索研究,探讨是否还有更好的手段进行德育教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小学生德育、全民道德水准以及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金芳.对话式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成功运用[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
  [2]张冬梅.小学德育中高年级导学问题设计策略[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3]周艳梅.提高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3辑)[C].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3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