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的信息教育课程授课仍存在一定问题,教育工作者要从加强思维拓展训练、布置实践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角度出发,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根本转变,使教学走向提升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上。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点拨、引导,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實际问题,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性学习转向自主探究性的学习。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有的实践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探索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更好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然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中,却存在信息技术教学边缘化的状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间经常被借用于其他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也不高,缺乏积极的教学热情,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涉及校园网络和多媒体设备的维护、课件制作等诸多任务,需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准备,无暇深入挖掘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点,忽略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生活性,教学存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的现象和问题,不利于激发学生信息技术的探究兴趣,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
  2.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训练
  现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摒弃死记硬背的呆板式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通过接受教育学会思维、学会创新的能力。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优势明显,素质教育更多强调锻炼学生的自身素质,学生可通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获得需要的知识,这种模式是一种主动探究的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自己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授课内容和自身体验,设想未来的计算机。一方面,题目要求结合授课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所学课程的复习与巩固;另一方面,题目要求结合自身体验,展望未来,这就体现了对学生自身主动参与性的重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这种没有固定格式、没有固定答案的题目,学生自然能够展开想象,因此,答案也是精彩纷呈。学生的回答不仅用到了课堂上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还根据个性特点,结合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展开了丰富、大胆的想象,结果出人意料。有的学生说,未来电脑的芯片有可能由生物细胞构成,这样就可以实现人脑与电脑的真正直连;有的学生说,未来的计算机形式将不再单一,会变得丰富多样,越来越小一定是趋势,小到像块手表或者一个纽扣,可以戴在手上、揣在口袋里;更有悲观的观点认为,未来世界,电脑有了自我思考能力,可能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科幻片里的机器人试图统治地球,人类奋起反抗的情况……从这样的测试可以看出,表面上看学生对未来计算机的思考漫无边际,但实际也是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展开的想象,充分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了思维,可使学生跳出应试教育的牢笼,不再局限于书本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发掘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
  3.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学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给学生提供机会,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和合作
  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哪个人是多面手,能完成所有任务。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团队合作、集体智慧是成功的有效保障。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多为学生提供机会,促使学生进行团队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既定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设计这类任务,规定好时间。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设计一幅海报,要求一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参与,至于具体做什么,学生可以自行分工,但要保证质量、效率,完成后各小组进行评比。这时你会发现,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在小组间有效分工,在合作的过程中遇见不明白的问题或意见不统一之处,小组间可以开会共同协商。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每组的设计稿进行点评,指出优劣及改进意见。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通过比赛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等。学生通过这种过程学习起来更有动力,遇到问题时互相讨论,真正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结语
  本文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翁力.探究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信息系统工程,2017(04)
  [2]孙秋林.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3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