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信息技术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开放性的特点,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初步形成简单的创新技能。本文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中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點,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学生终生学习打造平台。因此,要创设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即积极的思维是由疑问、疑惑、问题引起的。如果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有感而发,可以激发其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内驱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创设的问题,要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出发,问题难度不能过大,还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出发,问题也不能过于容易。
  例如,在讲授Word时,新年即将来临,为了向亲朋好友送去新年的祝福,我要求学生掌握使用Word工具来制作新年贺卡。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Word工具,所以兴趣盎然,认为这是小菜一碟。为了使教学有序开展,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制作得又快又精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设置了三个带有启发性的小问题:①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②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③如何把文字放在图片的上面?问题刚一提出,学生就纷纷尝试使用Word工具来插入图片等,即使使用工具不熟练的学生,在小组员的沟通、交流、合作下也进行各种大胆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学生作品展示环节,一幅幅洋溢着新年气息的作品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难以忘怀。
  二、任务驱动,开启创新意识
  计算机只是一个应用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例如,我在Word文档编辑中的图文混排教学中,讲完后布置的作业是制作一张贺卡,要求学生在2节的上机时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心制作一张送给亲人或朋友的贺卡。对学生制作的贺卡进行现场演示,这样既满足了课堂练习完成较好的学生的表现欲,同时又让其他同学知道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励他们在练习阶段要好好努力。一旦发现独
  特的创新方法,我就积极加以表扬,并让他向全班同学演示和展示,从而激励他们形成一种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寻求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激发学习创造思维,体验着创造性思维的快乐,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三、学科整合,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很多创造性人才决不是单一的,而是跨学科的。事实上,利用现有的教学师资和软硬件设备,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溶入一些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完全可能的。例如,创建演示文稿(幻灯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演示,我们可依据演示文稿所具备的“连贯性”特点选取一段短小精彩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由教师逐步演示指导,将故事的每一细节创造性的体现在一页幻灯片中。这里所说的创造性,不仅是对故事场景的创造性想象,同时还包括如何更富创造性的运用软件这一“工具”将作品完满的体现出来,最后完成一个整体的演示文稿作品。通过上面的课堂演示,整个教学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这样,学生便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的学科综合性教学,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分层指导,发展学生个性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
  途径。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了层次教学法,力求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不同,安排座位,成立学习小组,选出比较好的作为小组长。练习前,我按难、中、易分层提出要求。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逐步深入的进行练习,操作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入难,直至达到教师所提出的操作要求。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科学评价,激发创新动机
  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如果我们用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去考核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难以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创意实践”的考核,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创作,使他们完成的作品尽可能精致、生动和富有灵性。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立秋.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之我见[J].未来英才,2015(12):185.
  [2]韩振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1(2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