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践行“活的教育”教出活的历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活的教育》和《仍在不辍研究中的活的教育》两篇文章里提出“活的教育”思想。我在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和研读陶行知系列文章后,从“活的材料”“活的方法”“活的精神”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历史教学上的探索,以此践行“活的教育”。
  关键词:活;教育;活的教育;历史
  前年,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陶行知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我前往上海陶行知纪念馆参观。我缓慢走过一个个展厅(“学贯中西”“教育改造”“救亡图存”……)感受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情怀。我印象深刻的展品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晓庄校旗”,旗之中心有个小圆圈,里面有个大大的“活”字,体现了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此后,我时刻不忘践行“活的教育”,努力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一、 妙用淘宝,获取“活的材料”
  陶行知在《活的教育》一文中指出要“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活的东西”“活的书籍”便是陶行知所说的“活的材料”。虽然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图片和文字,但是如果教师能积极挖掘课本里“活的材料”,把枯燥的内容变为形象化、具体化的东西,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形象化、具体化的“仿真模型”、历史物件或复制品,相比抽象的文字表述,就是“活的材料”,可以丰富教学。然而,历史专用教室里历史模型稀少、比例不正确,更不可能有体现时代感的历史物件。
  因此,我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淘宝网“淘”来与教学内容匹配的“仿真模型”、历史物件或复制品。我将它们运用在历史教学中,以下是部分举例:
  七上《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并天下”瓦当(模型)
  七上《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耧车(模型)
  七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骑马画像(物件)
  七下《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姑苏繁华图》(复制品)
  八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草鞋(复制品)
  八下《社会生活的变迁》:粮票、布票等(物件)
  如我执教八下《社会生活的变迁》,涉及票证环节时,我把我淘来的票证发给各学习小组。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究交流。
  我提问:“如果當时你爷爷去外地出差,本地粮票可以在外地用吗?为什么?”
  学生看过票证后回答:“不能,要用本地粮票换取全国通用粮票”。
  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当时物资匮乏。
  我继续提问:“为什么那个年代经济水平低,物资如此匮乏?”
  学生大致能回答出以下几点:“国内方面:
  1. 计划经济体制;
  2.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比较落后。
  我的设计意图是用真实的票证这一“活的材料”(相比文字、图片而言)进行教学,一方面突出当时物资非常匮乏,另一方面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让学生见证时代的发展。
  淘宝上的“仿真模型”、历史物件或复制品都不贵,能让学生沉浸在历史学习中,也能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何乐而不为呢?
  二、 设计活动,确定“活的方法”
  陶行知认为“我们教育儿童,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提到教育的方法,陶行知提出“设计教授法”,他认为“这种设计,各学校的情形,各有各的不同,各地方亦有各地的不同,这可听大家因时制宜”。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本地推行的活动单,它正是“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的“设计教授法”。活动单有别于教案和学案,它从学生的立场设计与表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语言特点和思维习惯。以下是我编写的八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活动单:
  【活动方案】
  课前活动
  浏览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中的“纪念长征胜利大型馆藏文物展”虚拟展厅,各组选取其中1件文物,准备课上交流。
  活动一 探究长征之因
  自主学习
  (1)浏览书本第81页,找一找: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浏览书本“相关史事”,并结合“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想一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二 “重走”长征之路
  1. 阅读思考
  阅读萧锋的《长征日记》片段,并结合书本思考:长征开始后,红军打算去哪里?去做什么?路途上顺利吗?是否去了最初要去的地方?
  2. 合作探究
  按照各组的角色分配、角色任务,进行合作探究。
  第1组(历史学家):长征(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标志、历史意义
  第2组(地理学家):讲解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大致经过
  第3组(红军战士):讲述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难忘的经历
  活动三 感悟长征精神
  1. 联系现实
  想一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多地了解长征呢?
  2. 体验交流
  (1)登录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www. chnmuseum. cn)中的“纪念长征胜利大型馆藏文物展”虚拟展厅,各组讲解之前选取的文物。
  (2)穿上草鞋,行走一段进行现场体验,并说一说体会。
  3. 提炼精神
  (1)议一议:长征体现了红军的哪些精神?
  (2)结合现实,说一说现实中哪些事例体现了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以这份活动单为例,我从学生立场出发进行设计,把历史体验式教学和信息技术运用的方法融合在一起,活动单体现出“活的方法”(即“活的教师”设计活动,组织“活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得历史课堂生活化、生动化。   三、 寻访人物,传承“活的精神”
  陶行知认为“活的教育,有属于抽象的,叫作精神上活的教育,精神可以一代一代的向下传,活的教育,对于这精神上的传,也要注意,也要求活的精神。”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不立功,不下战场”的黄继光,“不负党教诲,我志献高原”的孔繁森……不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中国都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不管从“立德树人”还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角度,都不能忽视历史学科的本质和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应重视历史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精神引领、必备品格的培养。
  我在执教《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习单元时,带领部分学生寻访了本地最后一位在世的抗日战争老兵沈天培爷爷。沈爷爷和我们谈起他英勇抗日的故事,在一次和日本鬼子的激战中,他的右臂和臀部被鬼子的子弹打中,在缺少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右臂被锯掉了,但臀部残存了两颗子弹,抗战胜利后,沈爷爷去了一所私塾学校讲学……
  后来,我在上课时,让那几位看望沈天培爷爷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即知即传”,以下为上课片段:
  环节名称:《致敬!抗战老兵》
  甲同学:讲述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日本都发动了对太仓侵略的史实;
  乙同学:讲述沈天培等英雄抗日的故事;
  丙同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组织各位同学分组讨论,分享各组成员的感受;
  丁同学:带领大家合唱《血染的风采》和《义勇军进行曲》;
  甲乙丙丁(合):“祖国的土壤里有你付出的爱!祖国的旗帜上有你血染的风采!我们不会忘记!向老兵致敬!”(全体学生敬礼)
  教师:讲述中国各界人士组织抗战教育的故事,告诉学生当时很多像他们这个年龄的学生都投入到了抗日救国的运动中去。
  陶行知说“关坐在课室里,而不身临其境,做个实地的实验者,终是不能明白了解的”,“寻访抗战老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体会到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使学生深受触动,“家国情怀”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活的材料”“活的方法”“活的精神”只是我论述的“活的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還远不止这些。
  今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来到陶行知纪念馆,看着他的教育名言和教育故事,我勉励自己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明镜,继续学习、挖掘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内涵,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继续践行“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教师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7-20.
  [2]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教师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28-36.
  [3]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精华版)[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62-64.
  作者简介:陈文杰,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沙溪镇岳王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