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三大策略,激活音乐通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又是情感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活小学生的音乐通感,对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借助有效手段,促进心灵感知;激活多种感官,丰富联觉体验;开展“体态律动”,丰富音乐感受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通感;培养策略
   音乐课程与传统的文化课程相比有其独特之处,相较于文化课程,音乐课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及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元素是课堂教学中极度重视的部分,只有学生接触、感悟真正的音乐元素,才会对音乐课堂充满喜爱,才会将自己融入音乐中,从而获得独特的音乐体验。小学是培养学生音乐认知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保证艺术的多元化,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用同感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充分体会艺术的高尚和美好。
   一、借助有效手段,促进心灵感知
   艺术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人类寄托情感和思绪的重要载体,是经久不衰的文化交流方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每首不同的音乐都寄托了不同的思想和情感,都有着独特的创造背景和耐人寻味的故事。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向学生传播该音乐背后的故事和知识,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深刻、更透彻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国歌》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了解非常有限,不能对歌曲表达的奋进、激昂和英勇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抗战的纪录片,让学生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歌曲中的情感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二、激活多种感官,丰富联觉体验
   音乐传递的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训练学生的听觉,应通过积极有效的训练,让学生对音乐形成独特的感知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拍球》一课时,这样引导学生:球在被拍时先向地面落下,当碰触到地面后会因反弹的力量再次弹回空中,教师在唱歌的同时拍球,让学生仔细观察球在空中的状态。
   师:现在,我们请大家三个人一组,两人拉网兜球,一个人根据老师歌唱的节拍拍球。高音时大家双手抬到齐眉位置,低音时双手放在齐肚位置。
   (引导学生体验联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师:大家说说老师唱了什么?(教师在B音和#F音时唱“高”和“低”)
   师:老师每一次唱高、低时,球的起落有什么变化吗?
   师:现在,同学们可不可以一边看着老师的手一边唱歌呢?(不必强调音高)
   这样可有效培养学生专注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重视联觉的学习方法。
   师: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表示“球”的高低,用全部的躯干进行演示,每一次都要回到中间,才能再做下一个状态。
   师:首先,我们先一起在脑海中回忆一下球的状态,然后再根据回忆用手画出旋律的走向。
   师:现在大家一起合唱。
   通过向学生展示线谱的具象,可提高学生的音准和音高,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化。
   以上案例中,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十分有效。学生不需要教师在维护课堂纪律或吸引学生上花费过多精力,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自愿沉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灵活运用饱满的声音表现球的运动,同时,经过不断的听力训练,对音高和音准的掌握越发精准。
   三、开展“体态律动”,丰富音乐感受
   每个人先天都会有一种节奏感,像脉搏和心跳等都是每个个体与生俱来的节奏,形成每个人独特的节奏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人类的这种先天的生理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无意识的节奏,让学生加强对节奏的感受力。
   (一)在“體态律动”中感受音值
   “体态律动”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读和拍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身体的律动表现多种音质,音质是节奏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练习不同的音质可深化学生对律动的感受和理解,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音值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值。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短音值教学时,使用走步、跑步或者拍手等打造节拍的教学方式;在长音值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向前迈一大步,然后弯曲膝盖,使身体自然向上的姿势,然后拍手。使用生活中常用的姿势和动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领悟。在教学体验短音值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的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猫和老鼠》的动画短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将学生分为两组扮演猫和老鼠,用铝板琴以四分音符时值代表猫,用双响筒以八分音符时值代表老鼠。当铝板琴响时,扮演猫的那组学生模仿猫蹑手蹑脚行走的动作;当双响筒响起时,由扮演老鼠的那组学生模仿老鼠连续跑步走的动作,然后,教师在乐器上即兴演奏了两个声部,让学生根据音值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根据教师的节奏,提示学生们紧锣密鼓地变换动作,表面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动静有序。学生在这样欢快的学习环境和情境中,进一步增加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在“体态律动”中掌握时值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尤其是一年级的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感受节奏时值。节奏时值的教学,既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教师在讲授节奏时值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节奏时值的要点和精髓。“体态律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节奏律动,学生科通过调动自己的身体机能,对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节奏教学时,先向学生展示了× ×|×× ×|这样一段节奏,并引导学生考虑如何使用动作,将这一段、两小节节奏表现出来。学生了解了问题之后,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不同学生想出了不一样的动作,有的拍手、有的眨眼睛、有的动耳朵、还有的伸舌头等,学生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形式展现了这一小段节奏,课堂氛围热烈非凡。
   又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晨景》时,可以先带领学生感受第一主题呈现的音乐节拍。在相应的情境中,让学生使用lu母音哼唱主题歌曲,并借助移动的脚步,形象化地展现浪花涌退这一场景。这一乐曲的主题音乐节拍为6/8拍,每听到一小节时便向前迈一小步,每一步都应当在Sol这个音上迈出去。第一步先迈右脚,第二步就是左脚,并以此类推。在每小节的后三拍,身体应紧随脚步以反方向的方式摆动,中蹲,并基于这一节奏拍腿。
   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曾经指出,节奏运动和儿童天性是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部分,音乐教学如果结合体育运动或者游戏活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游戏活动,既迎合了学生的喜好,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世界的载体,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和音乐兴趣的培养都有极大益处。
   音乐线条的形状对学生形成形象记忆也有极大好处,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之后,会进一步融入音乐情境,感受其中的美好和和谐。
   综上所述,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地运用通感体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接触形式多样的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对音乐的个性感知,通过多种感官来理解音乐、赏析音乐、学习音乐,进而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沈栋.艺术通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科学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8(08)
   [2]冯彤彤.视听通感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6(07)
   [3]刘胜男.打造灵动的音乐课堂[J].江西教育,2018(08)
   [4]孙丹丹.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音乐时空,201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8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