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變动,政府需要采用一定的货币政策来改善国民经济。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三个,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本文从基本理论、运行原理、评价、应用四个方面研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通过对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三大工具的研究,分析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
  一、引言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工具来控制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进一步变动总需求和国民经济,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
  二、工具分析
  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变动货币供应量,各个国家使用工具不尽相同,但是在使用原则上,基本一致。我们就来讲讲常用的三个工具。
  (一)变动法定准备金率
  1.基本理论
  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对于吸纳客户存款总额所留存的准备金。规定的准备金总额占客户存款总额的比率为法定准备金率。剩余部分的存款金额作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最大量。法定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原始存款。存款总和(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和法定的准备金同向变动。
  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每单位的准备金就能支撑的更多的存款,商行的可贷余额就会增加。货币供给量由原始的存款量和由于货币创造乘数所增加的派生货币组成。法定存款准备率越大,货币创造乘数就越小。
  2.运行原理
  假设法定准备金率20%,1000万的存款需要准备200万的准备金,可贷最大金额为800万元。每增加100万的准备金可以派生500万的存款;若央行将法定准备金率降为10%,1000万的存款需要准备100万的准备金,可贷最大金额为900万元,每增加100万的准备金可以派生1000万的存款,货币供给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1倍。根据以上的分析,增加法定准备金率,留存的准备金就变多,可贷的金额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减少;同理反向。
  3.评价
  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应量最简单的办法。简单易行,但是作用十分猛烈,缺乏弹性。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报告准备金和存款情况时有一个时滞现象,也就是说今天变动法定准备金率,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挥调整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一旦变动,所有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信用就会发生迅速的扩张或者收缩,往往会使他们的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大面积的影响或者无所适从。
  4.应用
  当经济萧条或者低迷时,我们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法率来增加货币供给进而增加总需求;当经济繁荣时,我们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法率来减少货币供给进而降低总需求。
  我国从1985年至今,一般不轻易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几年才做一次调整,国内外经济缓和有序增长,我们提高法定准备金率;随着国内外经济紧张、低迷,我们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次数也开始增加,一年连续几次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国民经济的总需求,改善我国当下经济下行的现状。
  (二)公开市场业务
  1.基本理论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开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每当政府发生财政赤字时,政府就需要发行的支付利息的国库券或债券(即为政府债券)。
  2.运行原理
  经过初次买卖的国库券或债券就可以流转到居民、厂商、银行等手中,这些债券可以发生反复交易。当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时,债券拥有者与央行发生交易,获得对应债券的价值。央行通过减少准备金来购买政府债券。货币成功地流向了市场。因此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同理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减少了货币供给。
  3.评价
  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该手段比其手具有更多地灵活性,主动权在央行,可以及时地改变货币供给的方向。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央行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及时地买卖政府债券,从未准确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
  4.应用
  当经济萧条或者低迷时,我们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买进政府债券来增加货币供给进而增加总需求;当经济繁荣时,我们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卖出政府债券来减少货币供给进而降低总需求。
  (三)再贴现率
  1.基本理论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贷利率。这种贴现是商业银行把商业票据出售给中央银行,央行按照贴现率扣除一定的利息再把贷款加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上作为增加的准备金。
  2.运行原理
  当商业银行的存款客户需要把大笔的存款转到其他银行时,然而商业银行准备金由不足,商业银行就需要向最后贷款人央行来借款,他就需要用自己的政府债券或者客户合格的票据向央行办理贴现。当再贴现率提高时,商业银行贷款的成本变大,他就会自动提高自己的准备金力度,减少向央行的借贷,从而货币供应量减少。同理,再贴现率降低时,商业银行向央行的借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3.评价
  该工具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作用也非常缓和。但是这个工具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该贴现只能作为商业银行应对短期现金压力,对临时的准备金不足作适当调整。因此作为变动贴现率来调整银行准备金的效果是相当有限。
  4.应用
  当经济萧条或者低迷时,我们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再贴现率来增加货币供给进而增加总需求;当经济繁荣时,我们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再贴现率来减少货币供给进而降低总需求。此手段一般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结合在一起执行。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国民经济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经济繁荣时期,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使利率上升,减少消费和投资。总之,萧条时期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繁荣时期要泼水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
  参考文献:
  [1]马苏川.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商业银行运营的影响.东方企业文化,2012.
  [2]何红见.“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三重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及其货币政策涵义[D].安徽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2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