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课以时间短、内容精致、便于学等众多特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多元化教育需求,也受到了教育学家与广大教师的普遍青睐。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古诗文内容,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微课模式,希冀促进初中古诗文教学有效延展与创新,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古诗文;新课程标准
   古诗文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初中生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对于文言文知识与文章理解能力的掌握较为匮乏,应用微课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更好学习。
   一、微课理论概述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教学实践微课,主要是以5~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为重要载体,结合所学知识点与重点难点、例题习题等设计制作的多种方式于一体的辅助课程资源。微课包含着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
   二、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由于古诗文教学较为枯燥乏味,古诗文与学生的交流用语相差较远,学生并未对古诗文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认知,认为古诗文学习并无多大用处,古诗文学习存在畏难心理。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得学生降低古诗文学习兴趣,导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平平。
   (二)教师方面
   在古诗文讲解过程中,采用分析背景—解释重点词句—要求学生背诵的教学模式,教师认为只要将知识点讲全,学生便能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从通假字、一词多义、文言特殊句式等讲得面面俱到,甚至有的教师将每篇文章逐句翻译好,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文。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也使得古诗文教学陷入困难境地。
   (三)教材方面
   分析语文教材中对古诗文的设置与结构安排,我们能够看出古诗文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教师缺乏对微课教学设施的有效应用,认为微课教学会扰乱课堂秩序,难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朗读
   通过朗读指导行为课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古诗文内涵与集体感情,感受抑扬顿挫中流露的情感。通过朗读,指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感悟作者感情,有助于学生领会古诗文中的美感与情趣,从而进入诗文情境中更好地学习。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正确朗读,通过有效指导,根据新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要求,设置朗读指导型微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朗读《爱莲说》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文本内容,朗读时重视情感,并且感悟古诗文内涵。提出教学目标“识字重点字形,感知文本内容;理解其中寓意,背诵课文,熟练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正确应用托物言志与衬托写法,感受作者不爱慕虚荣、不追名利的生活态度与高雅情怀。”
   (二)重视课堂导入语与复习拓展
   运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语复习拓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拓展文体知识,使学生能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行诗文积累。例如:学生朗读《爱莲说》后,引导学生分析《爱莲说》中莲的形象与气质,感受莲花的坚贞品格,从而体会作者不爱慕虚荣、不追名逐利的生活态度与高雅情怀,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教师给出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自主预习,通过课堂探讨交流与教师的引导和解释,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
   (三)加强师生课堂互动交流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检查学生预习微课内容的完成情况。通过微课,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在预习过程中记下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有关莲花的视频与图片,引导学生感悟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谈一下对莲花的印象与《爱莲说》这篇文章朗读后有怎样的感悟?通过课堂探讨交流,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疑难问题,也能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诗文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古诗文教学存在各类问题。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正确应用微课辅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立钢.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3):42.
   [2]马峰.微课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外语文,2016(8).
   [3]刘惠泳.微课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5(11):93.
   [4]周文仙.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6(11):21-22.
  編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