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管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效课堂,就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投入,认真教,认真学,共同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的结果。与此同时,再加上新课标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品质的教育与引导、能力的拓展与增强、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等,这就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要想实现高效课堂,老师就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朋友,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参学习过程,张扬个性、展开想象,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小学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堂的高效与老师的投入有很大关系,同时与学生的投入也不可分割。所以说,本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投入,认真教,认真学,共同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的结果。与此同时,再加上新课标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品质的教育与引导、能力的拓展与增强、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等,这就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多少年来,我们在教育中总是习惯沿袭固定的模式,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像个乖宝宝,这无形中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得课堂学习,就像坐在讲台下看老师表演一样,时间久了,枯燥乏味,毫无趣味。所以,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要想实现高效课堂,老师就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朋友,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参学习过程,张扬个性、展开想象,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革新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作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集思广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变现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切切实实实现高效课堂的建设。新课改实行了十多年,部编版的教材也已经在全国广泛实行,但许多老师的教育理念还是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的讲解为主的,学生在课堂上仍处于从属的地位,被动地去接受老师的教诲。教师的教学内容还是仅限于“书本”知识,是封闭的、呆板的。因此,要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必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地开发了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学习生本课堂及翻转课堂的先进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尝试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能力,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目标,那么学生也就会根据目标的学习,努力在学习中完成目标。这样不但能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还会因为目标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目标,让学生以后的预习或学习都会有方向感,不迷失,也不东一把,西一把,没有头绪地乱抓。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连惯性的活动,尤其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没有目标,没有把目标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连贯起来,学生肯定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开始学习。当然,在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都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也都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课,就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自己的学习伙伴,可以一起探讨问题,可以对老师讲的知识点提出质疑。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真正放松,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对一个合格的小学老师来说,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走进学生心里的心理学知识,更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在教学中能通过语言的逻辑,语言的科学性,把教学语言提炼升华成学生容易接受又容易理解的个性化语言,这也是构建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最基本要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效课堂的实现从来都不是老师单方面教得如何好就能够实现的,它也需要学生有效的学习。首先,一课堂上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指令。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要直白、简单,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抓住重点。实践证明,课堂上有效的问题和清晰的教学引导与指令,是能引领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方向,两者缺一不可。老师要注意不能在教学中把每一个问题都讲得明明白白、面面俱到,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能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提高和引導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景。其次,要用简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性,是提高习质量、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简单的参与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且还能促进合作学习的形成,提高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比如,在课文教学中,老师就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还可以背诵其中的好段好句。在作文课上,老师可以采用竞赛法、评价法、欣赏法等,活跃作文课的气氛,使枯燥乏味的作文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望,彻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投入,学有法,学有获,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根据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就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创设出与内容相关的教学场景,使情境再现,让原本枯燥、难懂的课本知识,变成具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形象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带给学生真实、有趣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并使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升华学习目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当然,情景教育教学法的实施和运用,就是为了把传统教学形式无法体现的情感、兴趣、价值观、意志等内容,通过一些有目的情境设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语文,理解知识,同时,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营造积极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学习,快速提高语文综合成绩和素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1.情境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情境教育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通过它直观、生动的再现方式,把知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更方便学习,增强学生的体验。同时,情境的有效运用还能让学生走进知识内容,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升华学习目的。
   2.情境教学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相对于传统一本书、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方法,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更适合小学生的天性。它能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内容,为他们创设恰当、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活泼,气氛比较积极、热闹,容易感染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事实证明,情境教学不但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活跃,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境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更能激活课堂轻松的学习氛围,有效地唤起小学生内心深处学习语文的愿望,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能在学习中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知道在情境教学中,老师只是引导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情境教学是针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弱以及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把课堂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毋庸置疑,打造灵活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高质高效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给学生打造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课堂自主学习的氛围。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老师,要走出传统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形式到内容、方法上都要具有灵活性、可操作性,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更加有利于教学。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课前老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指导性的预习意见,如,要求学生对文中的好句和段落进行摘录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结果,让学生相互交流他们对桂林山水那美丽风光的感受,对祖国美丽河山的情感。老师在教学前或者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真实风光短片,通过合理的情境演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老师还可以根据教学提出問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归纳文章的中心,寻找答案等等。这样的语文课堂学习方式既有引导又有启发,灵活又多样,能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切实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高效。
   总之,高效课堂的实现要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与学更有目标性、方向感,也才能使老师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从而实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慧香.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叶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94.
  编辑 温雪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