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信朋友圈,让习作课堂充满趣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习作教学应该在一种真实或拟真环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与人交流的社会活动,因此任何一次写作行为都可以看作是一场特定语境下的对话交流。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做有心人,细心地研读教材,充分利用微信现代自媒体平台,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对话式教学。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交际情境;对话式教学
许多语文教师都发现有这样的一种现象:课余与学生聊天,他们总会眉飞色舞,惟妙惟肖且毫不掩饰地告诉你曾经发生的各种事情。而在习作课上,孩子们大多金口难开,惜墨如金。二者的区别为何如此显著?其原因:前者具有鲜明真实的交流功能和机制,聊天是生活中最惬意,最平常,也是最放松的事情,喜怒哀乐,无一不是聊天的话题,因为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又无须下大功夫去准备,所以孩子们是喜欢的;后者教师忽视了引领学生与生活进行真诚的“对话”,把学生“像囚徒一样关起来”,让他们“奉命而作,为文造情”,作文只剩下被动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于是就出现了“写”与“说”相去甚远。尽管对极少数人,被动言说仍有话可说,但是多数人不会。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在找到作文的具体语境之后,言说才可以一至。笔者发现在习作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如微信朋友圈,营造“对话”的氛围,搭建“对话”的平台,采用对话式作文教学指导写作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现以统编版第五册习作六《这儿真美》课堂教学为例浅谈交际语境下对话式习作教学的尝试。
一、因需而“聊”,将习作融于生活,解决“为什么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对一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乐于做,并且会竭尽全力做好这种活动。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地研读教材,认真地梳理习作内容。在此基础上,把将要完成的习作分解成一个个能够引起聊天兴趣的小话题,让学生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克服对习作畏惧的心理。
现在微信已经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人都利用微信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微信这个自媒体平台,利用平台上真实存在的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多角度地记录生活、感受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别人分享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因此利用微信朋友圈创设聊天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笔者的习作指导课屡试不爽。如在指导统编版第五册习作六《这儿真美》时,笔者采用“分享朋友圈法”将习作任务融入生活中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展开如下的教学。
师(出示微信图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标吗?
生答:微信。
师:看来你们都很熟悉微信啊!在微信的朋友圈里,你都看到过别人分享过什么呢?
生1:我看到有人发过去哪玩的照片。
生2:我看到过爸爸分享过好吃的水煮活鱼,还说要让他的朋友们馋得口水直流。
生3:有新闻、有好玩的视频。
……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这样,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微信记录生活,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都与朋友们分享。我们不仅可以从微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有趣信息,同时也感受到了乐趣。
(课件出示笔者的同事陈老师微信分享美景的截图)
师:看了陈老师的微信,你有什么感受啊?
生:美,我也很想去看看。
师:陈老师是个喜爱旅游,热爱摄影的人,他用微信记录了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眼中的最美的景点。你们想不想像陈老师一样,把自己眼中的美景发到朋友圈和大家分享,看看谁得到的“赞”多。
生(异口同声):想——
以学生熟悉的微信聊开,把自己在朋友圈中看到的内容和学生交流,一下子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此时,再适时地出示陈老师的微信朋友圈截图继续聊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自己身边的人用微信记录着旅游经历,分享了他们眼中最美的景点,鼓励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把自己觉得很美的景色发布到朋友圈中,让看到的人评价点赞。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的习作有了直接的“读者”,解决了写作的主要困难——“写的时候不知道向谁说(写),为什么目的(說)写”。晒朋友圈,创造因需而动的机会,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内驱力,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具体的、有意义、有动力的。教师让学生基于真实交际的语境,运用真实的语言能力去完成习作,就能培养学生获得真实的写作技能。如在朋友圈中晒美景的时候,培养学生带着“发现美”的眼睛“观察、欣赏美”的事物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丰富自己见闻的习惯;又在记录生活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真正体悟到语言文字运用的价值。
二、与文本对话,将习作与阅读结合,关注“怎么写”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是能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语用表达即“怎么写”。习作教学就是要建构起生活与语言表达间的联系。语言表达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素材积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写作的基础。习作要求一定的表达方法方式,许多表达方法方式必须是从模仿开始。那些优秀的文本则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有效阅读文本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表达方法,掌握文章的章法结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关注“怎么写”时笔者创设了“读不同微信,识写作方法”的聊天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找到让景点更加吸引人的小窍门,也就是怎样把美景写具体、写清楚的方法。
老师出示同一景点但不同的朋友发的两张朋友圈截图,配文如下:(第一条微信)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东湖公园玩。公园里有黄花槐、桂花树、柳树,还有一个大大的人工湖。湖里有许多水草和小鱼。东湖景色真美啊!(第二条微信)我们从大门进去,顺着弯曲的小路往前走,东湖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湖的四周长满高大的树木,有黄花槐、桂花树、柳树。桂花树开满淡黄色的小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柳树长长的枝条垂到水面上,风一吹像无数条绿色的绸带在飘舞,美丽极了!湖水非常清澈,就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蓝天、房屋、树林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在水中。湖中的水浮莲挨挨挤挤的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我真想变成一条小鱼,在莲叶下玩耍嬉戏。东湖景色真美啊! 问:“这两条信息分享的都是东湖公园的美景,你们读了后,觉得哪一条更吸引你?说说理由。”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第二条,因为第二条写得更具体。老师继续发问:“第二条写了什么内容让你觉得具体,吸引人呢?”学生认真读读信息后,纷纷举手发言,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梳理这第二条信息的内容:“看了这第二条微信,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略加思索后得出结论即人们在分享景点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写下来。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再读读第二条微信,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陷入困境了。笔者相机出示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有关自然段让学生默读回忆写作顺序后,让学生再次读微信内容,学生轻而易举地发现第二条微信按照从中间到周围的顺序来介绍东湖公园的。老师顺势小结:在介绍景物特点的时候还要有一定的顺序。顺序有很多种,具体按照哪一种顺序写,还要根据景物特点来选择。这样才能言之有序,使看的人清楚明白。
关注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把习作变成一种“可教可学的步骤和程序”,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在对比阅读两则微信中,学生发现第二条微信更加吸引人,在阐述理由的时候很明确地指出:在分享景点的时候,只有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甚至是闻到的、感受到的从多个角度突出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加吸引人。在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后,梳理出在什么情况下取用哪些写作顺序。同时使学生明确,观察景点特点不能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而是“思维的知觉”,要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这样才能让景物的特点立体化、具体化。培养学生对事物多角度、有次序,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相互比较的观察和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怎么表达”的问题。
三、生生对话,语思互促,明确“如何评”
荣维东教授的“基于交际写作观”认为“读者”不再仅仅是文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与作者一起进行交流的积极对话者、意义建构者、文章合作者;作者不再仅仅是信息的发出者,而是一场对话交流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作品”不再仅仅是“写的结果”,而是持续具有交流和传播价值的文本。因此在习作教学中一定要设置学生相互评价这个环节。在“读不同微信,识写作方法”的之后,笔者继续创设“微信点赞,评价习作”的聊天情境。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微信和教材中的文本探究出来的写作小窍门,编辑一条微信来向大家介绍一处自己最喜爱的美景,争取自己编辑的微信,不仅有很多人点赞,还要激发起别人对这个景点的向往。在学生写完自己的“微信”后,全班分享环节中,笔者先出示朋友圈好友点赞、互动留言的截图让学生借鉴模仿,学生就懂得了评价可以从内容上、情感上、写作方法上等多方面进行。采取微信点赞的方式让习作评价更加有趣、高效。
我们都知道,任何有效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思维。思维能力,是语言应用的基础,会思才会写,会思才会评。在习作教學中,不管任何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作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习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和交际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就要注重方法的习得,在得法中培育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学生接触习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在学生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可借助微信等自媒体平台,采用灵活、多变、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交际语境引导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写,为了真实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去写,像生活中真实的人那样去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交际语境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更强烈了,让习作课堂更加轻松、高效。
参考文献:
[1]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我国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J].语文教学通讯,2013(12).
[2]管微琴.提升对话艺术 精彩语文课堂[J].科技信息,2011(2).
[3]戴存霞.当习作遇到“微信”:“生活”理念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4).
编辑 刘瑞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