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情基础下的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学科以抽象和逻辑为标识,是以其独特的符号系统与意义系统凝结而成的学科体系,因而自有其难度。而其亦为学生进行思维开发和锻炼、世界认知与理解的重要途径,所以又自有其重要性。基于此二者,契合学生学情的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便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可供前溯的基础源头,任何主体都有一定的本能认知能力基础,所以,需要明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与一年级数学学习内容皆处于起步阶段,二者具有相宜性。在此背景下的有效数学教学重点则在于对此二者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学情基础;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依据学情背景制定教学策略的前提是对一年级学生从身体、心理到思维的分析,即针对其较为旺盛的身体活动诉求、希望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与形象化的思维方式状况,教师便可有的放矢地通过游戏教学、鼓励评价机制的建立与依托形象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数学意识的形成。
   一、游戏化——契合身体诉求,提升参与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尚未具有成熟的规则与纪律意识,其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除却自由的话语外,更多的则为旺盛的肢体活动。所以,教师便可将其巧妙地转换为思想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习的有力资源,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充分释放肢体表达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悟数学概念、思想或规律原理。
   例如:在“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一节的教学中,为帮助同学们深入认知左右、上下等方位概念,我便组织同学们进行了这样一个游戏:我先在教室的某个角落藏了一张奖励卡(作为课堂表现好的奖励,可累积兑换奖品),然后让一位同学立于讲台之上,我则按照奖励卡所在位置发出“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等指令,指挥那位同学逐步到达终点。如若那位同学对我的任何一个指令都能做出正确反映,奖励卡便归属于他,但只要其中一个指令反映错误,便淘汰换下一个同学。除此之外,我还让同学们藏东西,发出方向指令让另一位同学寻找。如此,欢快的游戏、领取奖励卡的激励不仅为同学们的身体活动诉求释放提供了平台,欢快的游戏过程还伴随着学生对各方向的辨认练习与对其敏捷准确的思维反应能力的锻炼。
   二、鼓励性——契合心理需求,增强学习自信
   除身体特征外,小学生普遍有期冀得到肯定与认可的心理需求,因为其并没有独立的思想情感认知与判别力,而对自己语言和行为的价值评估主要来源于他人,尤其是长者的赞扬或批评,并以此强化或弱化之后相似言行出现的频率。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此条件,通过鼓励性评价机制的确立与赏识教育模式的落实,促进孩子自我价值感与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渐趋提升。
   例如:在“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一节的教学中,我在讲到课本“你说我听”部分用统一的红色圆点来表示不同种类的事物时,突然有一位同学举手提问说:“老师,火箭是火箭,汽车是汽车,为什么都用一样的圆点来代替呢。”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想到同学们会有这样的疑问,于是,我在反思了师生角度和视角不一之后,向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提出了表扬。并耐心地解释道:“火箭和汽车的确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里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数量,如对几只火箭、几辆汽车前面的‘几个’的学习,我们可以表示三只火箭,三辆汽车,所以,三只火箭可以用三个圆点说明,三辆汽车也可以用三个圆点说明。”在此之后,我还号召其余同学向这位提出问题的同学学习,这无疑给了那位同学以极大的鼓励,之后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亦得到了有效的强化。
   三、形象化——契合主导思维,化解抽象难度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一种人从出生便携带着的本能思维。所以,其在人的成长与发展所具有的资源条件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但现代过早的、或不恰当的智力启蒙却过分注重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导致了此种深具敏捷性与创造性形象思维的渐趋失落。所以,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现代教育应将此鲜活的本能捡拾,将其作为独立的发展类项,并充分发挥其辅助抽象学科学习的重要功能。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更是如此。
   例如:在“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一节的讲解中,除却在教学中让同学们通过手动操作小方块等工具辅助理解数字加减的含义与算法之外,在课末的整合与练习环节,我则向同学们讲了这样一则故事,让同学们在想象的驱使下,书面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运算。故事内容为:一位奶奶在田地里一共摘了6根黄瓜,3颗西红柿,在返家途中,遇见了正在和小朋友玩的小孙子。奶奶看着孙子满头的大汗,便给了他一颗西红柿与一根黄瓜。正要走时,却看见其余三个小朋友羡慕的神情,便又笑著给了他们一颗西红柿、两根黄瓜。奶奶在回家的路上想道:“这帮小家伙馋的,一篮子菜都没剩多少了。”大家算一算奶奶篮子里还剩下多少黄瓜与多少西红柿呢。据此,我引导同学们先在纸上以圆圈代表黄瓜,画6个圆圈,以三角形代表西红柿,画三个三角形。然后再逐步引导其对应数字符号,根据题目通过数圆圈和三角形的数量变化分别计算“6-1-2”“3-1-1”的式子。如此,不仅能够通过形象化的故事与画图契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而且利于其脱离实物而通过建立模型提升数学思辨性。
   一年级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挖掘与制定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身体活动诉求、心理认可期望与形象思维方式的契合,即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2(4):76.
   [2]张秀玲.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华少年,2017(28):198-1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9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