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微课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课因为具有弹性化学习、多元化授课、海量资源选择的特色广受欢迎。通过班级实验检测微课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探索如何开展基于微课辅助的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辅助研究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解析
   1.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内容集中、知识点精准的特点,符合认知规律。传统的课堂一节课固定在45~50分钟,教师要根据时间来调整教学的知识点数量、练习数量等,以适应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微课时长比较自由,一般时长在5~15分钟之间。一般每节微课只包含一个重要知识点,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可以称为“课例片段”。
   2.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教学内容较少,更适合教学需要,微课的主题突出,问题集中于某一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或者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将要完成的复杂教学内容,“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精简。
   3.所占内存小容易分享,每节微课视频和辅助教学资源通常都在100M以内,大多以MP4和WMV等通用网络格式存储,视频格式可以进行在线播放,同时可以利用网页来同时传播配套的课件、练习等内容。而学生可以利用平板、手机等设备来观看微视频,方便随时随地学习。
   4.微课比传统课堂更生动。由于微课视频采用了多种媒体辅助讲解知识内容,可以利用互联网中很容易获得的搞笑视频、各种主题图片、GIF动画和精美的排版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欣赏享受。而且由于不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讲解过程语气更平易近人。因此,学生更容易在这种气氛中接受知识的讲解。
   5.知识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微课教学的最大魅力也来源于学生可以对视频进行反复观看,避免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重复讲解某个知识点而造成的疲惫感。同时,学生可以对不熟悉的内容进行重点重复感知,这样也就真正地实现了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二、实验过程研究
   本次微课实验,我运用了Unbuntu Linux服务器版本作为操作系统,运用Edusoho微课平台搭建了校园微课网作为本次的实验平台。在实验过程中,我利用网站发布了大量的微视频。学生可以利用平板设备进行物理阅读训练和微视频观看,从而让学生的移动设备从此变成学习工具。第一学期发布微视频累计50个,第二学期累计发布44个,互动话题34个,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让学生利用晚自习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后随时进行复习巩固或个性化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在移动设备上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微课对物理教学的影响结果
   (一)微课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輔助作用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跟踪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大大增强。从以前的恐惧物理教学到现在能主动寻找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通过微课的辅导,学生学会了从细节角度理解物理知识,学会如何寻找作者的设计意图。通过微课的引领,通过网站阅读的引导,学生对物理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很多。很多学生愿意去进行物理阅读,同时,反过来对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二)微课对物理学习兴趣的辅助作用研究
   通过调查使学生对物理的排斥情绪逐渐消失,并渐渐开始喜欢上物理。通过实验研究,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物理学科作为一个传统老大难学科,是很多学生都很头疼的问题。通过微课的生动直观教学,学生从原来的排斥到后来的兴趣盎然,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构建了完整的一套应用系统
   经过两年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我们初步构建了完整的一套应用系统,能够利用校园网络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学生利用微课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证明了微课教学对传统教学的补充作用十分明显。学生在物理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通过分阶段实施,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微课指导学生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微课网提供适当的材料,让学生有兴趣。学生由原来的不愿意学习到后来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带动后期物理成绩的全面提升。
   (四)提升了相关教师对现代媒体技术制作技术的掌握
   让同组的其他教师也开始热爱并学习多媒体视频制作技术。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信息处的大力支持,让我们从内容制作、媒体配色等多方面得到了提升,从而使教师的基本功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五)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上学期和下学期期末考试中,物理学科均取得了同类班级第一的成绩。同组教师的物理单科成绩也一直保持同类第一的良好成绩。同时两个班的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上传到校园微课网,得到了全体学生的一致赞扬,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上海教育,2013(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