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的开发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被规定为必修课程要求已有十多个年头,2017年国家更是推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但该课程要在学校普遍性落地,真正成为常态、普惠的学校常规课程,还有诸多的困难需要破解。本校在近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力图通过以移动云平台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整体融入,尝试化解感恩教育课程生成、落地实践中的一些复杂性疑难问题,取得了初步效果,希望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引导学生群体运用各种移动信息技术手段,融合个体与群体综合素质能力,合作完成问题项目,以发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独特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移动云;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实践研究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课程领导者,没有时代的眼光,一味排斥运用智能终端和移动网络,而只采用传统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其结果是根本无法应对现实的复杂性,最终会让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课程领导者和教师应当把最先进的、便利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其中,示范于学生,并指导学生运用智能终端和信息技术作为组织、探索或是探究的重要手段,把移动网络作为信息和资料采集、收集、处理的载体,成果整理、展示和评价的重要方式。
一、综合运用移动云平台,化解感恩教育课程开发之难
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首先需要本地化开发,这个过程毫无疑问充斥着现实的复杂性。虽然在笔者任职的这所学校,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实现了实践活动课有固定的周课时,但从内容上看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学校的常规或是常态课程,很多兄弟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周课时都有逐步被高考科目蚕食殆尽的现象。因为完善而有效的课程开发实在是太过复杂,一个真实落地的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需要有精细化的构思和各方面课程资源的整合。单从人的因素来说,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的人力资源需要整合,首先是学校、年级、班级的管理群,他们要思考的是:出行人员的安全问题,师生研究主题的社会影响性和学校可提供软硬资源的保障性等问题。其次是课程开发与指导教师群,他们都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实践活动价值的最大化,实践活动普惠程度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真实完整体验度等问题。再次就是綜合实践活动基地相关参与临时指导的老师群,这样的课程开发参与面非常广,时间和空间跨度也非常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会议头脑风暴,现场访谈交流只能是辅助手段,参与面也比较窄,除了一些关键性的环节的确必须当面会谈外,更多的时候信息整合最有效果的方式还是手机上的QQ交流群和微信群,如果没有这种形式的即时互动交流,足量的信息沟通,轻则会在实施过程中遭遇某些意想不到的困境,甚至还有可能让费尽心思设计的课程,因为无法与各种现实困难相融合,最后还没有等到落地实施就流产了。因此我们构建了基于手机移动云平台的在线方案讨论、协商模式,尝试化解项目设计、开发、生成中的资源整合难题,让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方案顺利落地,以符合现实活动的复杂情景。
二、综合运用移动云平台,化解课程实施之难
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实施中最大的困难是“普惠”,即活动课程要涉及所有学生,真实地人人参与,但某些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明显是少部分学生“表演”,多数人不得不旁观欣赏的花架子,这样的课如果成为常态化,难怪活动课时会逐步被蚕食殆尽,因为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多数学生是没有多大现实价值的,长期这样实施显然很难被人们接受。因此真正的“普惠”式综合实践活动应当是小组化的和教师指导一沉到底、随时跟踪的过程,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最理想的实践活动小组应在5至8人左右,方便学生自主与合作,形成有价值的生成与探究。在学校的层面,活动课要成为常态化课程,学校会把至少一个年级的实践活动放在一块同时进行,即一次性参与的学生人数会非常多,而一个学校懂得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人数却非常之少。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采用虚实实践活动空间相结合的形式来化解实施中师生配比不足的主要矛盾,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师资源,促进课项目开发QQ、微信群,学校、年级、班级管理群体,实践活动基地的老师群体,社会其他关注教育的群体,课程开发与指导教师群体,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群体都能顺利参与。
三、结束语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良好习惯。在一个智能化社会,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学生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手段,应该说信息技术素养应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实践的先行者,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胆量去开拓、去尝试,善于总结经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谢作如,郭小娜.升级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创意物化”[N].中国教育报,2018-07-14(3).
[2]冯新瑞.再次审视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课程的特性[J].基础教育课程,2018(5):26-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3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