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调神情,读出文章的内涵。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和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朗读;语感;兴趣;氛围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对理解课文内容有着重要意义。现在,大多数学生都能把文章正确、流利地读出来,但真正能有感情地读出的学生却是少数,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一、因适利导,激发兴趣
小学生非常爱表现,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例如,可以在班级开展每周一选的“朗读小能手”活动,引导学生好好练习,争当下一周的朗读小能手,学生个个情绪高涨,朗读兴趣被立即调动出来。具体的训练过程如下:
1.晨读
早晨是一个人记忆的最佳时间,人的头脑最为清醒,记忆也最快。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早晨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诵读,诵读的内容要提前安排好。学生一进入教室,“朗读小能手”就按照教师的要求,带领同学开始诵读。朗读10分钟,无论诵读内容是什么,都会有学生背下来,或能大致背下来,即使背不下来,也会读得比较流利,有一定的收获。
2.午读
学生中午都会提前几分钟到校,抓住中午的这几分钟,哪怕是5分钟的时间诵读,也会让学生对已经诵读过的内容在理解和记忆上有新的收获。上课之前,再让全体学生齐读一遍朗读内容,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个时间,每个学生都会因为已经诵读了许多遍,对自己充满信心,都想把自己最出色的展现出来,得到别人的认可。
3.回家读
每天教师都可以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回家读。学生回家后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家长一起读书。和家长一起读书是最好的阅读氛围。因为一起读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更能拉近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现在的生活如此快速,父母往往因为生计或其他原因而忽略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导致一些孩子因疏于管教而走上歪路。因此,每当有父母把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视频或图片发到班级群里,我都会点个赞,鼓励家长和孩子继续坚持一起读书。同时,在第二天上课的时间,我也会表扬这些能坚持读书的学生,督促其他同学也坚持在家读书。
二、范读引路,情境诱读
1.示范导读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甄选过的。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有全面看问题的,有专心致志做事的,有动脑筋想办法的,有立志的,有与人合作的,有表现刻苦努力的,有美的含义的,还有爱读书的……这些文章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非常适合学生练习朗读。知识是一点一点积累的,朗读也是一步一步练成的。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经验,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感情地朗读还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朗读。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预习不及时等原因,经常会出现朗读时添字、漏字、读错字的现象。所在,除了要求学生读书时必须集中注意力,不能溜号外,必须要求学生听范读,以减少错误的发生。学生朗读的时候容易发生的错误还有唱读、无感情、无节奏……这些错误的读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教师范读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听教师的范读,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应该在什么地方停顿,应该在什么地方读重音,应该在什么地方读轻声……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一文的第2、3、4、5自然段时,可以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首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然后配合轻柔的音乐请学生听教师范读。教师以徐缓、抒情的语调读出海上日出的意境,以激昂、喜悦的语调读出等待日出的急切和看到日出的欢愉。学生都瞪大眼睛,专注听着,好像亲眼看到一幅朝阳初升、瞬息万变、五彩缤纷的景象图。教师的范读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模仿教师刚才的朗读。这时再让学生自己读2、3、4、5自然段,小组互读,交流自己是怎样读的;最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轻读课文,学生读得非常陶醉,声情并茂……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巧用范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积累更多的朗读技巧,并能自己创造性地进行朗读,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美的熏陶。教师的范读一定要高标准完成,不能敷衍。声音要有亲和力,注意抑扬顿挫,要把语言文字转化为鲜明的人物或场景。除了声音要美,教师的神态、动作等肢体语言也及时传递给学生,这样更容易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诵读课文。教师范读后,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练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语感,把握语句的停顿和轻、重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感悟表达出来。
2.情境诱读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容易分散,不适合长时间诵读。而毫无意义的、机械的朗读只会让他们读得无精打彩,昏昏欲睡。这不仅达不到朗读的要求,更失去了朗读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恰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为学生更好地朗讀做好准备,把机械的读变为学生自己想读、爱读、抢着读。朗读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精美的图画和生动的文稿演示。例如,教学《诗四首》时,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朗读古诗,另一部分学生欣赏梅、兰、竹、菊图片,并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梅、兰、竹、菊,然后互换朗读,使学生感受“四君子”的清雅、脱俗和傲骨。这比教师的多遍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学生通过课件和动手绘画渐入佳境,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情绪饱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教学《太阳,你是粉刷匠吗》一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地表现了太阳的超强本领——让世界五彩缤纷,再通过教师有节奏的和抑扬顿挫的范读,使学生感受到太阳的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更加热爱大自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3.评价促读
赞美和鼓励是最好的方法,它能激励人们鼓起干劲,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大人如此,儿童亦是如此。课堂上,教师的一句“你真棒”或“你真是我们的好榜样”都能无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加上教师眼神和肢体所表达的赞扬和鼓励,更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充满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巧妙,既要能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又要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还要体现朗读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值得表扬鼓励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评价要中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教学《谁打碎了花瓶》一文时,我要求学生用朗读表现出列宁紧张、害怕、内疚的复杂又矛盾的心情。第一位同学朗读得不够好,我没有生硬地批评,而是委婉地说:“你读得很认真,也很流利。但我只听到了一个故事,并没感受到列宁的心理变化。请你再练读一会儿吧,让老师听到更精彩的朗读。”第二位同学较第一位有点进步 ,我这样鼓励:“你读得很好,让我们感觉到了列宁的害怕。”第三位同学读得非常好,我表扬道:“哇,你真厉害!你完全读出了列宁的紧张、害怕和内疚。我们都要向你学习!不过,你也不能骄傲啊!”这位同学美美地笑了。然后,我又请前两位同学再读,他们的朗读非常到位,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可见,激励性评价是学生认识自我的梯子,使他们的朗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读演结合,激发语感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他们喜欢表演。现在的小学教材中有许多文章角色生动,很适合表演。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培养朗读能力,我常常让学生边读边演,让他们在表演中更好地理解感悟文字。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让他们用语言和肢体表演出狼的无理、蛮横、凶恶和羊的礼貌、弱小、可怜。学生们很兴奋,跃跃欲试。在表演中,他们通过角色的神态、语气和动作表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学生在分角色表演中抓住关键词“跑”“扑”“抓”“眼珠子一转”“扯嗓子喊”“摇头摆尾”“东张西望”等,把一只被骗的老虎和一只狡猾的狐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演得尽兴,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更是理解了狐假虎威的深刻含义。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能在角色表演中收获很多知识。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运用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成丽.夏衍剧作语言的诗化美[J].语文学刊,2014,(11).
[2]谢飞飞.关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建议[J].语文研究与教学,2018,(07).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4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