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指导 让科学区域大放异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倩怡

  
  摘 要:通过对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指导,能充分地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由的个性发展等。实践证明,教师的有效指导为幼儿园开展科学区域活动提供保证。本文围绕如何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指导;科学;材料;探究;教学
  皮亚杰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有一定的角色意识,他们的活动随思维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随着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区域活动逐渐得到了加强。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借助活动场地、材料与学具等教学资源,充分地激发自身独特的潜力。教师要适时地“放任”幼儿,给予幼儿丰富的操作时间与空间,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一、 科学投放材料,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也是积累知识的一条道路,只有切身体会操作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与成功的喜悦,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与对自我的肯定。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自身对材料的操作与试探,不断地汲取知识甘泉,逐渐使得知识结构变得完整、充实。教师要有意识地放置与教育目的息息相关的材料,仔细观察幼儿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特点,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目标,利用材料的投放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例如,在进行主题活动“有趣的种子”时,创设目标为“引导幼儿辨识周边环境中的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理解有关种子的概念,帮助幼儿获取揭开周围世界神秘面纱的途径”。接着,可以放置幼儿收集的种子与放大镜,要求幼儿充分利用去辨别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生长位置的种子,了解其结构、外形特征等。此外,可以投放一些百科全书与光碟,拓展幼儿的知识视野,提供花盆、塑料格、铲子等要求幼儿开展实践,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知识吸收能力,熟练掌握关于种子的各方面知识,活跃幼儿的探索思维,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
  二、 材料富于变化,促进幼儿开展自主探究
  布鲁纳指出:“个体的认知能力是建立在富于变化的知识情境中的,而且随着问题的解决而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材料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去摸索、探索。例如,在进行科学活动“小球站稳了”时,可以要求幼儿借助种类繁多的材料去令滚动的小球站稳。余味无穷的活动令幼儿想要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知识,这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再利用纸、盒、积木、扭扭棒、橡皮泥、双面胶、尺等等,凭借之前的操作熟练度,去使小球站稳,在无数次的摸索与成功的喜悦中,能够激发幼儿对实践活动的喜爱。例如,在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是沾沾自喜时,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要求幼儿去挖掘如何令沉入水中的物体浮上来;进行“称一称”的游戏时,教师可以提供天平秤、电子秤、杆秤等,去测量黄豆、玩具、珠子等,首先,可以为幼儿普及不同的称量工具的用法,接着,要求幼儿借助一样的称量工具去测试不同物体的数值或者利用不同的工具去测试一样的物体,进行比较观察,以此来拓展幼儿的知识思维空间,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 学会因势利导,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
  教师可以多多设计一些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科学区域活动,给予幼儿充足的自我操作与展示空间,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创办的大班泥工活动——初认知识泥时,幼儿就表现出了浓烈的探索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品种的土,带领幼儿去熟悉不同的土以及活出的泥。例如,黄土、黑土、红土等,幼儿的周边环境大多是黄土,对于黑土与红土的了解寥寥无几。当幼儿看见黑土与红土时,会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出各种各样的疑惑:“这样的土好神奇呀?它们活出来的泥是怎样的呀?”这时候,教师要及时利用幼儿的兴趣点,逐步地引导幼儿去认识这些泥土,并一一解答问题。在教师演示完活好的泥后,幼儿就会蠢蠢欲动,想要切身体会泥土的神奇之处。通过无数次的操作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探索欲,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开展美工区的实践时,可以要求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尝试等,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剪纸与折纸的活动中,在幼儿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基本技能后,教师可以提供每一个作品的每一个步骤的图示图固定在墙上,以此方便幼儿去观察、对比、学习,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
  四、 建立评价机制,活动后注意检验成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以此来检验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完整的活动过程结束后,要针对操作步骤进行活动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幼儿的成果,还可以扎实知识基础,加深印象。因此,教師要带领幼儿回顾一下操作过程,去切身回味过程的艰辛与成果的喜悦。在摘取累累硕果后,可以增添幼儿的探索自信心,开阔了视野,并收获了交流分享的技巧。接着,可以邀请幼儿进行自我总结、不足之处请他人对自己进行指导,巩固幼儿的知识,呈现活动开展的意义。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放性强、灵活度高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时间兴趣。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与材料是首要任务,教师要及时地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学会合作探究,找到自身价值,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牢固的基础。作为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因材施教,激励幼儿敢于探索、敢于质疑,勇于说出自我独特的见解,并给予幼儿肯定的评价与表扬,让幼儿认识到自我的优缺点,提升自我。
  总之,除了可以参照以上的科学区域活动的基本指导策略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幼儿充足的耐心与细心,引导幼儿去观察幼儿的活动规律。并根据幼儿的认知差异进行科学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恩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老师有效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2016(8).
  [2]王芬.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J].当代学前教育,2016(2).
  [3]王玉宇.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17(8).
  作者简介:
   张倩怡,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柏庐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0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