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选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沈希凤
摘 要:现如今国家对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有着高度重视,学校也越来越注重音乐学科的建设。在音乐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音乐教学外,还应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以苏教版音乐教材为例,提出推行小学德育教育视角下音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德育教学;音乐教育;审美观
一、 引言
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的相关材料中提出“艺术教育对于小学的道德教育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现‘德智体美劳’中美育的直观途径”的观点,因此,在如今小学的教育中,必须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引起极高重视。学校应将德育教学与学科相互融合。音乐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在美的教育中学生能够以一种舒服的方式了解接受与美紧密相关的道德观。
二、 小学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 音乐课堂与德育教学的一致性
小学音乐课堂和德育教学的一致性即为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小学音乐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健康的人格,而德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两者的目的都是在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做引导,实现人格和谐。
(二) 音乐课堂的娱乐性
小学的音乐教育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教师能够以一种轻松、自由的方式将学生带入道德教育的氛围中,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知识的灌输,以完成德育教学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学生的接受度较传统教学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 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教学的现状
(一) 教育资源欠缺
现如今,小学课堂以语文数学为主,对音乐学科不够重视。音乐教学资源的欠缺表现在课时少、师资少、教师素质较差。在小学课堂中,音乐学科的课时仅占全部课时的1/25,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只能针对教学大纲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将德育教学进行融合,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师配备方面,小学音乐教师的配备极其不合理,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数量少且教学目标较多,教师的任务过重,造成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如今部分音乐教师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扎实,部分教师认为音乐教学与德育毫无联系,拒绝将音乐教学与德育融合渗透。还有的教师虽然对音乐教学与德育的联系持肯定态度,但是囿于传统的教学观,不愿将德育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二) 德育教学与教材联系不够
教材是教学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引导。德育教学的融合力度与教材的使用有着紧密联系。但目前,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不注重音乐教材的使用,在德育教学中重复使用千篇一律的知识点,教材中的拓展知识常常被教师忽略。例如,在苏教版音乐教材中,三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课后均设置了“音乐家模块”,其中介绍了音乐家的一生,若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将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案例。
(三) 音乐与德育的实践性过低
新课标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德育同样提出了实践要求,因此,在音乐教学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注重对实践场景的设定,学生可从实践过程中充分的享受学习过程,提高道德素养。此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改善不良情绪。因此,教师应在音乐的教学中,多方面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四、 德育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 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在配备师资时,应保证适当的配比,若学生数量多、教师数量少,应分配给每位教师的教学任务则过于繁重,长期的高压力工作环境下,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对所教班级的道德认知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因此,学校若希望德育教学能够很好契合音乐教学,就必须增加专业音乐教师的师资配备,同时应注重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可以尽可能多的为音乐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让音乐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教育观。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音乐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和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情绪饱满。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现代化先进设备,使课堂的氛围和学生的课堂体验达到最佳。
(二) 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拓展性大、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材。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应对当堂课所讲授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包括作品的内涵、大致思想、作者的人生经历等等。一个好的作品通常包含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和情感,这些背景能够使教师更好的了解教材,深入挖掘音乐教材的德育案例。以苏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例,在讲授《喜洋洋》一课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喜洋洋》是我国著名的管弦类乐曲,取材于陕西民歌《卖膏药》。”再向学生播放乐曲。在播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谈论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哪些情绪。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毕后让其自主设计节奏和编写,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主學习能力,并提高了自己的道德认知。
(三) 注重音乐教学的实践性
传统的德育教学场所被局限在课堂中,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灌输知识强迫学生接收理解。学生难以将知识点灵活运用到现实中去。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学习,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德育。但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应该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保证实践活动积极向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四)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与学生互动。对学生不要有偏见,应一视同仁,给予学生同等的机会,根据教材和实际情况创造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提升德育认知,教师在课堂中应适当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内学习到德育知识。
五、 结论
在音乐的教学中,寓教于乐是实施教学活动最直观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将德育教学引进课堂中,通过引导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提高其道德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颖莉,赵艳.德育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J].林区教学,2018(10):108-110.
[2]刘要悟.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范式转型[J].教育研究,2017(2):102-109.
作者简介:
沈希凤,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0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