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省高考议论文写作策略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文在江蘇高考语文卷中分值比例最大,向来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训练重点。从若干学生的优秀作文实例来看,选择议论文体训练高考作文,要关注审题,以辨清作文的命题指向;关注选材,注意广泛收集积累作文素材;关注结构,促使文章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策略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占70分,是试卷中分值最大的考题。因此,各中学、各考生都将作文作为高三语文学习的训练重点。从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的命题情况来看,一般都要求围绕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选择议论文体训练高考作文,可从审题、选材、结构等几方面着手。
  一、关注审题:辨清命题指向
  我们在审题时首先要明确命题指向。从近几年江苏高考的命题指向来看,一般可分为“内涵型”和“时评型”两种。
  (一)内涵型
  此类型作文的内容着重关注较为抽象的命题,一般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科技”四个维度进行思考立意。语言风格选择自由,可以选用较为华丽的文字,如文言化的词句。素材选用上可以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美术、音乐、文学、电影等。理论上既可以选择理性思辨,也可以结合素材以情感人。
  内涵型作文的优势在于素材、语言的发挥余地更大,易于寻找素材,借鉴以往写作内容。弊端在于易出现“标签化写作”现象,有套作嫌疑,并且易于被以往写作内容误导,顺势偏题。同时,内涵型作文容易出现空洞重复说理,缺少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时评型
  此类作文着重关注现实问题,一般从现实存在的现象或者近期新闻入手,由点及面分析社会问题,寻因索果,给出解决对策。语言风格存在一些限制,一般要求简练生动,有针砭时弊的力度。素材选用一般采用时事新闻,同时结合一些名言警句。时评型写作对说理的要求更高,需要清晰有力度的理论推进,层层深入,直切要害。
  时评型作文的优势在于有现实意义,易于引发阅卷者共鸣,便于展示较好的说理能力。弊端在于对说理要求较高,一般学生可能难以出彩。比较考验文字功底,需要在不使用花哨词句的前提下让文章生动、有文采。素材的找寻难度更大,考场上可能难以快速找到切合的素材和话题。
  二、关注选材:广泛收集积累
  (一)名言警句
  一般是较短的句子,最多占一到两行。可以用于开头、分论点论证、结尾各部分。在分论点论证时要注意,素材使用最好在每段中间位置,在每段开头结尾处进行点题,明细观点。当然,在观点表述明确,关键词突出的前提下,名言使用可以更加灵活。
  仰望的月亮染上了物欲的肮脏,追梦的翅膀带上了现实的镣铐,我们仍应奋力飞翔。须知,正如贾平凹所言,“人最大的任性,就是可以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月亮为利欲染脏,便以热血涤尽它;翅膀为现实所负累,便奋力拍打,直面云霄。生而为人,我们也仅有这样一次机会去赢得梦想。(《伴月而行》)
  本段处于文章后半部分,主要起到收束文章,重复点题的作用。此时,选择一句恰当的名言放在文段中间位置,既不会模糊主题,更能使文章更加饱满,以显示作者的阅读量。
  (二)专题素材
  以专题的方式阅读积累,便于学生深入认识某一领域的思想文化,不断充实精神世界内容。专题素材的积累可以涉猎多个领域,如人格、绘画、电影、建筑、历史、地理、哲学等等。开展系统的阅读与思考,有利于学生打开视野,在或纵向或横向的阅读比较中,把握素材细节,从同一个素材中挖掘出多个角度,灵活应用于作文写作中。
  专题素材多用于内涵型作文,可以将大命题缩小至某个具体领域,使论证更加集中。可以放在开头结尾为作文升格,也可用作主打事例,放在一列中下,或者二列中的位置。
  “反诗追求诗,而非雄辩。”智利的“反诗歌”诗人帕拉便是规律无法解释的人。隐喻象征和欧化倾向曾被视为诗歌界的规律,但在颠覆拉美诗歌传统规律的帕拉笔下,规律化的华美辞藻荡然无存,有的是反诗的真实与黑色幽默。(《人类的苇草塘》)
  本段选择的素材属于“反诗歌”诗人帕拉的专题素材,使用了“隐喻象征”、“欧化倾向”这几个较为专业的词汇,一下子拉高了文章的层次。当然,使用此类素材的前提一定是精准对接文章主旨,切忌为炫耀积累的素材而生搬硬套。
  三、关注结构:布局科学合理
  高考议论文一般为800字,用三列作文稿纸。为了阅卷美观,我们建议全文分9-11段,段长不超过8行,段与段长度错落能够增加美感。
  一般议论文可以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开头、结尾、中间段。其中,中间段的组成部分有素材段、纯理段、概念分析段、辩证分析段,以下会对每部分的写法做具体指导。
  (一)开头
  开头在行文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明确中心观点,同时用素材或者语言吸引阅卷者。开头建议不要过长,3段为宜,不要超过一列的一半。开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名言诗句开头:以与中心论点高度相关的名言或诗词开头,可以快速入题,并增强文学性。
  陶潜有诗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苍茫世间,变幻莫测。人们恐惧变动,便相应的有人出来预先推测,指点江山。但倘若心中从容坚定,有何需“预测”来为自己的人生指手画脚?(《纵浪大化中》)
  此段以陶潜诗歌起笔,照应标题“纵浪大化中”,简洁明了切入主题,明确了“无需预测”的观点。三言两语满足了阅卷者对主旨、文笔、素材三方面的要求。
  2.情景开头:以简练生动的描写开头,点题的同时吸引阅卷者,也方便结尾呼应。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干校连绵的雨夜,杨绛先生始终守着那一盏油灯。笔耕不辍,灯光不灭……
  灯光,是文人深情的陪伴。它以明亮与温暖伴无数文人走出生命的长夜,寻得心中的一片光明。(《灯光》)   一联五言诗作为首段,一則可以吸引阅卷者,二则在文章排布上也显得清爽美观。第二段点出本文所使用的是关于杨绛先生的素材,第三段对文本关键词作了定义分析,明确了文章选取的“灯光与文人”的主旨,同时保证了此类主题的文章所需要的文学性。
  3.电影或小说开头:用具体对白或者场景开头,有很强的代入感。
  “在1994年的5月1号,有一个女人跟我讲了一句‘生日快乐’。因为这句话,我会一直记住这个女人。”
  《重庆森林》中,阿武与金发女郎不过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却因一次主动的对话,收获了一万年的回忆。
  于现实森林中生息的我们,不妨也选择主动和陌生人,说一次话。(《和陌生人说话》)
  用经典电影《重庆森林》中的对白开头,很容易引起经历过港片流行期的阅卷老师的共鸣,耳熟能详的台词也能带来亲切感。第二段则立刻点出素材与文章主旨的联系,即电影主人公的关系也是文题所限定的“陌生人”关系。然后,第三段亮出“我们不妨与陌生人主动说话”的观点,清晰又富有文采。
  4.意象开头:选择恰当的意象入题,新颖有文采。
  琼瑶碎玉,一地清辉。
  月挂中天,清光于百代之人心头流转。其实月本无华,只因其能借太阳之光,便从宇宙间的碌碌之石成了人间万姓仰头观赏的绝美。
  此理于人亦然。借他之光,脱颖而出,我自流芳。(《借他之光,我自流芳》)
  本文主题为“借光自亮”,于是作者选取了月亮的意象,别开生面又恰当切题。
  5.开门见山:开篇直接点明观点或现象,明白晓畅,给后文说理留下很好的空间。
  这是花边新闻的时代。
  知名演员的深夜生活,当红小生的机场亮相,貌美艺人的健身日常。镜头永远在别处,而不在我们身边。
  人们似乎遗忘了,一个普通人的内心亦有波涛汹涌,亦值得被观照。
  简洁的短句作为第一段,用“花边新闻”“时代”的关键词直接照应题目中“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的现实情况,第二段用现实小例的方式具体展示了社会问题,即缺少对身边普通人的关心。于是第三段顺理成章地引出“普通人的内心需要被观照”的主旨,便于下文进一步论述。
  6.现实案例开头:多用于时评型作文,以一则或多则新闻开头,点明问题或现象,有现实感。
  从雪乡到米脂,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奶粉到药酒,群情激昂,熙熙攘攘。公众习惯于对一切不平口诛笔伐,可我们是否意识到,被舆论掩埋的社会并非真正的健康?(《温柔的利刃》)
  本段用“雪乡”“米脂”等一系列新闻关键词开头,快速地打开了时评方面的话题,进而在短短一段中快速点出“社会健康”的主题,并给出“被舆论掩埋的社会并非真正健康”的观点。
  (二)述段
  述段是一篇作文的主体,一般分为带素材的述段和纯理论述段。二者一般连接使用。在一段素材之后衔接一段纯理论,能够使文本节奏得当,分论点陈述清晰。如果大段素材段相连,“以例代证”会导致说理没有层次。如果大段理论相连,会使文本枯燥乏味,最后演变成凑字数的重复说理。下例即为素材段和理论段的很好结合:
  “反诗追求诗,而非雄辩。”智利的“反诗歌”诗人帕拉便是规律无法解释的人。隐喻象征和欧化倾向曾被视为诗歌界的规律,但在颠覆拉美诗歌传统规律的帕拉笔下,规律化的华美辞藻荡然无存,有的是反诗的真实与黑色幽默。
  诚然,如哲人所言,规律是万物运转的法则,但高迪们、帕拉们也确实值得我们反思。规律不可解释一切,其实也正为我们主观能动、突破既往程式的桎梏提供了可能。(《人类的苇草塘》)
  前一段主要是对“反诗歌诗人帕拉”素材的阐述,兼顾了“规律”关键词的强调。后一段则用更浅白直接的语言给出了“规律不可解释一切,但我们仍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在述段中还有两种常见的方式:
  1.概念分析段。概念分析即对文本的中心话题进行进一步阐释,适用于话题性作文。如果遇到比较抽象或者含义比较丰富的话题,概念分析段能够帮助阅卷者快速抓住文本的理论核心,同时也能很好地帮助行文不游离,围绕某一概念进行论证。
  2.辩证分析段。考场作文要求观点明确,所以会导致部分学生的论证有失偏颇。为了让理论更加合理严谨,同时也为了加强文本的思辨性,有时我们也可以选择加入一段辩证分析段。辩证分析段一般处于开头段后,或者结尾段前,让论证更加客观全面,从而显示作者的思维严谨。
  (三)结尾
  结尾与开头类似,是阅卷者主要关注的部分。要求也类似于开头,需要点明中心,秀出文采,最好能与开头有所照应。常用结尾方式有几种:
  1.呼应开头:无论是采用小说、电影,还是意象、场景等写法,都可以用与开头相似的内容和形式结尾,既能点题,又能使文章结构完整,整体美观。
  2.呼吁祝愿:总结文章内容,简介干净地收束文章。但要注意不能太过突兀和仓促,结尾之前最好有一些过渡,方便阅卷者阅卷时快速找到文章中心。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记录描述、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高考作文则是带有选拔性质的特殊作文方式,需要经受严格的检验考核、测量评价。为此,老师和学生都应多多关注高考作文的命题指向,广泛积累素材,科学布局谋篇,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在考场这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充分展现个人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建玲.江苏高考背景下的高三作文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刘忠.稳中求变 开放创新——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十一年作文回眸与展望[J].语文知识,2015(07):94-96
  [3]冯锴齐.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议论文写作指导[J].文学教育(上),2018(09):117-119
  【作者简介】
  杨华(1972-),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2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