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课文中学习议论文写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掘教材的引领示范作用,笔者前期主持了市级规范课题《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的申报,并被立项通过。本论文分析了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的几篇经典议论文,从中总结了一些对学生来说行之有效的议论文写作技巧。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中心论点突出、材料丰富、语言出彩、结构清晰。
关键词:经典课文;议论文写作;高中作文
一、 中心论点突出
中心论点突出,观点旗帜鲜明是议论文文体的主要特色。它要讲求实用,要把事理说清、说透,以理服人。古典散文中的议论文,通常针对性强,着力于解决具体问题,因而立论非常鲜明,能够让大家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关键。
例如《劝学》(节选),开门见山提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全文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而《师说》也开篇就亮出了主旨:“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自己的老师),这是针对横行一时的“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呐喊。
当然,有些论点是在文章中间或者文章末尾顺势提出的。如《拿来主义》中针对文化遗产,鲁迅斩钉截铁地批判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自然而然过渡到中心观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而《过秦论》在分析了秦朝的兴亡史之后,在结尾水到渠成地提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写作不能够旗帜鲜明亮出观点。要么语段冗长,自由发挥,不知所云;要么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原故事,中心论点迟迟“难产”。这些经典议论文的立论方法,一语中的,能给他们指引方向。
二、 材料丰富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据的采用可以看出作者驾驭素材的能力,表达观点的展现力,凸显作者的见识和才情。
例如在《师说》中,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以及孔子以很多人为师的事例,论据丰富,增强了说服力。
然而我们中学生的议论文,普遍喜欢引用爱因斯坦、贝多芬、张海迪、海伦·凯勒、杜甫、苏轼、雷锋等陈年老旧素材,论据老套、单一,老生常谈。有的文章甚至连素材都没有,孩子们平常不注重积累,写出的作文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假大空,枯燥无比。“言之无物,行而不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其实课本本身就有很多鲜活的素材,我们可以从积累课本素材开始,养成良好的注重积累的习惯。
三、 语言出彩
这些经典议论文的语言或凝练浓缩,或犀利深刻,具有一定的张力和感染力。在技法上,往往借助一定的修辞,像比喻、排比、对偶、对比等,使语言生动、出彩。人教版必修三、四的经典议论文中,运用较多的就是比喻、对比、引用、类比等论证方法。
《劝学》(节选)一文用了20多个比喻,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学习的意义、作用,讲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例如用“青出于蓝”比喻通过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比喻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文章中有的地方是比喻论证同时还是对比论证,如螃蟹和蚯蚓进行对比,比喻学习要注重坚持。
对比论证在《师说》和《过秦论》中运用得比较多。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巫医乐师与士大夫关于从师的态度进行对比,将“爱其子”与“于其身”等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对比,指出了从师的重要性、不从师的危害性,从不同方面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过秦论》中也用了重重对比,如秦国纵向对比、秦国与九国的横向对比,秦国与陈涉的横向对比,最后水到渠成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这些经典议论文,利用一系列的修辞,注重谋篇布局,注重立体表达,很好地服务主题,行文流畅,文采飞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用、巧用修辞手法,从而笔底生花。
四、 结构清晰
結构清晰是议论文的一个基本特点。好的文章往往结构严谨、层次凸显,浑然一体。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师说》《拿来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遵循三部曲套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阐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寡人之于国也》先提出了问题: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比喻论证的方式分析问题,让梁惠王明白自己的移民移粟措施与邻国统治者无作为措施相比,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所以百姓不加多。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采取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措施,这样会促进王道之始,进而促进王道之成,天下归顺。
《劝学》先提出观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分析原因,因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弥补不足,所以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要注重积累、坚持、专一。
《师说》先提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利用三组对比阐明不从师的危害以及从师的重要性。最后说明怎么做:要像孔子、李潘一样从师。
《拿来主义》则采取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先分析原因,分析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表现、实质和危害,自然而然地提出中心论点: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最后阐明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告知具体操作方法:“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总体上还是围绕三部曲展开,只是相对灵活。
五、 结语
教无定法,但有法可依。我们要指导学生灵活汲取教材精华,学习章法结构,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素材,锤炼语言,不断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从而写出中心论点突出、材料丰富、语言出彩、结构清晰的议论文。
参考文献:
[1]王士秀.“立足课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2]沈永琼.阅读与写作,先在课本中找“米”[A].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1月会议论文集[C].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2016:1.
[3]刘春文.立足“写作专题”板块整合“综合性学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8):72-76.
[4]刘必香.微课教学设计阅读引领写作——从课本中借鉴选材[J].新课程学习(中),2015(1):48.
[5]吴玉南.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周理,黄杰,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省湘潭市第三中学语文课题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