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设计有度 精彩无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余丹华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核心素养时代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设计理念,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有高度、有坡度、有温度、有角度的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优化设计
   纵观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发现,虽然在全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但这种改变过于形式化,教学目标依旧以知识教育为主,缺乏课堂提问的引领,未能充分考虑學生的学习需求,重“教”轻“学”问题普遍存在,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教学设计方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目标设计有高度
   大量实践证明,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方案设计的灵魂所在,只有在明确的、科学的、具备发展性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才有价值。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一套“万能”的教学设计方式,缺乏对教学目标高度提升的思考,而教学过程、内容、方法的制定均围绕教学目标实行,因此教学过程千篇一律、教学内容呈碎片化、教学逻辑混乱,在这种教学设计方案下所开展的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出过于形式化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对此,教师需要认识到提升教学目标设计高度的必要性,并寻求提升教学目标设计高度的方法,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例: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应具备统领作用。教师通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内容的了解,以“统一、巩固、发展”为教学目标设计的核心词,通过对我国领土被占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郑成功等人坚决抗战精神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历史知识学习基础上的精神与品质升华,从而产生(为)维护国家主权、保护民族利益的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精神。
   其次,教学目标设计应具备引导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环节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思维灵活性等,能从历史事件表面看透问题本质,揭示历史规律。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一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应突出历史本质,如“郑成功能够成功收复台湾根本原因是什么?”“沙俄为何要入侵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说明了什么?”(调整了顺序),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背后(真相)的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表象挖掘本质的能力,提升教学目标设计的思想性,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形成提供了助力。
   二、问题设计有坡度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大多采用“一刀切”的问题设计方法,问题设计虽然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却忽视了优等生的高层次发展引导、学困生的低水平学习需求,问题设计仅停留在“问题”上,问题设计过于随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联系性,导致学生将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不明白解决问题的价值在哪。在这种不合理的问题设计下,学生的历史知识过于碎片化,无法实现历史学教学的本质,即历史解释,阻碍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核心素养时代”下的问题设计应具备启发性,同时发挥问题的媒介作用,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解答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的串联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难易度适中,遵循由易到难的阶梯性递进原则。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河姆渡人依靠种植哪种粮食为生?(2)从哪里能够看出河姆渡人是依靠种植水稻为生的呢?(3)陶器上出现的稻穗纹除了能够说明河姆渡人依靠种植水稻为生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吗?(4)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在粮食种植、居住方式上存在哪些差异?(5)是哪些原因导致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生存方法、生活方式上的差异?通过具有坡度性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渴望,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在对有坡度的历史问题思考中实现历史探究精神的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的提升,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
   三、环节设计有温度
   传统课堂教学坚持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而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这也是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以“生”为“本”教育思想下,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更加考虑到“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内容符合学生发展?”让教师走出了照本宣科、强行灌输、毫无情感的教学设计困境,让学生在有温度的学习环节中感受到了历史知识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情感,并以此促进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的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为例,教材在编制过程中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内容进行了大量删减,只突出了其中的重点内容(这一课现在有4个子目: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对此,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还原历史情节,并从多种途径找出这两个历史事件中“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代表性人物,让学生在听故事时犹如身临其境,感知到有血有肉的历史史实,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在还原历史真像中提升历史教学环节设计的温度,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
   四、方法设计有角度
   在核心素养时代下的教学方法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从教学的输出端考虑教学方法,而不是仅关注“怎样教”。在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角度下,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角度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主动权的发挥,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走出被动吸收的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中,教师习惯用自身常用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师单方面主观臆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中会假设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些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设计过于理想化。而基于学生角度的学习方法设计,主张教师的“教”配合学生的“学”,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增加了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做中学”获得真知。真正的“智慧”不是源于告知,而是源于实践活动中的不断尝试,从学生角度的教学方法设计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与感受中增加对历史知识的感知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深刻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时代”下,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及教学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初中历史课堂改革的新需求。因此,需要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法、创新设计思路,通过有高度、有坡度、有温度、有角度的教学设计优化,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从低效到高效、从知识教育到核心素养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慧.思考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4-17
   [2]刘红.论历史课堂的关联性与实践性——以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堂的构建为例[J].好家长,2019年20期:55-56
   [3]叶自振.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05期:81-84
   [4]黄牧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6):22-23
   [5]田耕.通过史料实证 增进历史理解——以“军机处”微格教学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12):07-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