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雪

  【摘 要】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乎到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生作为职业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除要重视其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外,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发展现代职教的重要子环节。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一直不被教师重视,导致他们中的很多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作为从教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师,我一直关心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课堂教学,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一)情感缺失问题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学习遇到阻力或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情绪容易发生较大变化,出现偏激,行为也容易走极端。如果老师、家长或同学不能理解他们,他们的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态度变得消极,甚至有些玩世不恭。这种压抑的状况使得他们不愿意与人进行情感交流,不能及时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遭受到严重挫折的学生,对什么反应都非常冷淡,产生了消极避世的态度。情感的缺失使得中职学生常常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时常自卑,这就导致很多有自卑感的中职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逐渐沉沦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没有了精神的支柱,很多中职学生面对自己的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目标。另外,中职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较差,对各种社会现象没有清醒的认识。因而,很多学生的性格孤僻,脾气暴躁,难以让人忍受,长期发展的结果就导致他们情感缺失,人格越来越不健全。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关注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二)学习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心理问题。很多中职学生都是因为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部分中职学生大多自满自傲,不思进取。他们没有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在学习中缺少正确的方法,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緒,导致身在学校心在外。目前来看,我国中职学生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从心理上就对学习不感兴趣,行为上逃避学习,无论如何学习成绩也不会名列前茅。这些中职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说教听而不闻,学习成绩逐渐下滑。他们对前途失去希望,常常逃学,甚至出现了害怕进校的心理障碍。这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畏缩不前。
   (三)就业现实问题
   处于择业就业期的中职学生,同样也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正确的就业道路,就会拥有美好的就业前景。由于学生对各行业工作的一无所知,使他们迷茫无措,很容易失去最佳的择业就业机会。因此,这时期的中职学生心理往往是复杂的,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对现实又具有紧张忧虑感。究其根源是由中职学生的性格、情感造成的。如果中职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完美的性格,就会理智地处理好自己的择业就业问题,而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树立中职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均衡地发展,是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就业需要的健康的社会人才,而不仅是一个职校学子。
   二、搞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气氛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否则很难进行下去。在职业学校中,想要营造这样的一个教育氛围并不太难,关键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各种学校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在学校不会感到很空虚。同时,学校应该成立相关的心理健康部门,可以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教育,防止一些学生的不良发展。
   (二)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积极应对中职学生的青春期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中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督导评估范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起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工作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可见,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
   (三)培养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主动的信息探求者,并不是消极地等待环境刺激而产生反应的被动个体。个体内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其结构对其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人的行为、动作的产生以及言语活动等都受到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因此,要积极加强中职学生认知方式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思维方式存在的已有缺陷。由于中职学生个体所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和知识储备有限的影响,已形成他们独有单一、不够成熟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不够客观冷静,喜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等,尚未形成多向、发散、全面的思维方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多角度认真分析和评判,必要时可与学生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思维定势影响。通过多次训练,长期反复进行,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合理看待问题,从而为解决心理问题奠定思维基础。
   (四)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在做中学”的核心理念,强调让学生放手去做,解放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样,可以把“在做中学”的理念引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思考,在做中获得锻炼,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各科任课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需要,根据教材重点难点,设计一个个相对独立又总体联系的教学片断,如当前与网络联系较为密切并推广的微课、微讲堂等,把整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精简生动的系列微小视频,让学生喜爱并愿意投入学习。其次,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例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训活动,让学生能结合课堂所学,引发对实践探索的兴趣,解决专业实践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能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增强表现自己的自信。再次,在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可以设置多种困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克服困难,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重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磨练坚不可摧的强大心理和意志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配合,才能更有利地保证整个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事;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携手,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能感受到共同的期待和要求,目标一致,能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另外,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可以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全民家庭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俞冬梅.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学周刊,2014(12)
   [2]罗丽静.思维方式缺陷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15(2)
   [3]张蕾新.当前中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型及疏导对策[J].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244.htm